陳鳴是下定決心要拔掉這顆釘子,復漢軍上上下下也對有著天堂之譽的蘇州好奇不已。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話整個中國都有無數人知道。軍中的那些酸秀才們,只要一提起蘇州,總是露出一副讓諸多大老粗們牙都酸倒的陶醉表情來,以示自己的心馳神往。這麼的搞來搞去,復漢軍上上下下對蘇州真的有種勢在必得的決心意志。這純粹是陳鳴在軍略上的考慮,更是士兵們一種滿足好奇心理的需要。
話說陳鳴上輩子也在上海待過一年,但是距離上海很近很近的蘇州他從沒去玩過。不是打工忙的一絲兒時間都沒有,而是囊中羞澀。上一回他在蘇州城外好長一段時間,但到底沒有踏足姑蘇城內一步,現在他不僅要真真拔掉這個近在南京咫尺的釘子,還要好好地包攬一下秀絕天下的蘇州園林風景。
大批的城民從蘇州城逃出去了,兩江總督尹繼善也帶兵逃出去了,他帶人拿回了震澤縣城,卻遲遲不見他再帶兵回蘇州,可不就是逃跑了。
想走的人都已經走了,蘇州的生活進入到了一種平淡的節奏中,這樣的生活是如此的平凡,以致於讓守城的官兵都提不起半點激情,甚至讓一些人忘記了自身所處的那岌岌可危的環境。唯一能令人記起效忠朝廷的熱忱的事情,就是關於有人出人,有錢出錢的號召了。這事兒在蘇北之戰以復漢軍為勝落幕以後就在蘇州城裡掀開了,附以官府出示的公文,成為了過去一段時間裡和現在眼下情況中依舊非做不可的事情。
隨著敵人逐漸的合圍,蘇州人對自己處境的態度,正像那些眼見大禍臨頭的人們常有的情形一樣,不但沒有變得更嚴肅,反而更輕率了。在危險迫近的時候,人的腦子裡常有兩種同樣強有力的聲音:一種聲音很理智地告訴人考慮危險的性質和擺脫危險的辦法;另一種聲音則更加理智地說,即將到來的危險根本就是你所無法抵抗的,就不要去想著躲避危險的到來了。抓緊時間享受最後的時刻吧!
世界上總有一些精英和自認為有能力的人聽從第一種聲音,但在普羅大眾中就相反地聽從第二種聲音者更多了。現在蘇州居民就是這樣。自從復漢軍殺到江南來,蘇州人已經很久沒有像現在這樣輕鬆了。
他們和蘇州的守軍一樣,和江寧將軍容保一樣,都從骨子裡認為自己根本無力抗拒復漢軍大軍的進攻。現在蘇州空蕩蕩的大街小巷裡,不是的有官差士兵來張貼告示,或是沿街吆喝叫喊:提防奸細,嚴查細作,大清子民忠君愛國,共保大清,都安詳的讓人忘記了戰爭。最多親朋好友坐到一塊聊天的時候,說起哪個巷子的誰誰誰給官府提供了細作的行蹤,賞多少多少銀子;還有誰誰誰抓到了一個細作,賞多少多少銀子……
吳熊光回到家裡,僕人交給他當天取來的兩張官府新張貼的公文。
第一張公文說,謠傳官軍開始禁止百姓離開蘇州,這是不真實的。與之相反,大批城內百姓如果願意離開蘇州,這將會使得官軍的負擔更輕。因為戰火燃燒的時候,復漢軍是不會顧惜城中百姓的死傷的,他們狂轟濫炸,會讓城內充滿了驚怖,也會給城中居民造成重大的生命威脅。
第二份公文還是老一套,繼續號召城內百姓參加民團,官府的武器庫為他們準備了所有的武器:刀槍、藤牌、鳥槍、火炮、手榴彈等等。只要願意參加民團,每人先發一兩銀子。
吳熊光沉思起來。他想到了自己手下營頭這些日子的變化,不僅沒有人來參軍,反而有些人逃跑了。甚至是一個巡邏隊一個巡邏隊的逃跑,這讓他現在再派巡邏隊的時候,都不敢像原先那樣從一個編制中抽取,而是三四個編隊裡各抽幾個人組合到一塊。
城裡隊伍計程車氣真的低落到了極致。這樣的軍隊,只怕城外的復漢軍幾聲炮轟,就會一鬨而散吧?吳熊光是蘇州人不假,但他從沒有與蘇州共存亡的念頭。早在蘇北之戰塵埃落定的時候,他就心裡知道不妙。讓他的老爹帶著家人早早的遷移到杭州去,那個時候還沒有幾個人感覺到危險呢,吳熊光他爹走的時候丁點不招惹人眼。
現在吳熊光只需要考慮自己的隊伍了。這是他的本錢啊,想著自己手下的隊伍,哪些人是可以信賴的。民團麼,只要骨幹還在,只要手裡有糧食有銀子,只要自己名聲不丟了,大旗一豎,用不了幾天就能招上幾百人來。關鍵的就是這些骨幹,要跑也要帶著他們一塊跑……
……
城外復漢軍營地裡。
王之政就著大米粥吃著窩頭、醬菜,腦子裡想的全是自己的爹孃姐弟。自從他被複漢軍抓到,王之政就已經好幾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