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漢軍的火箭彈大大出乎了他們的預料,這種武器的出現幾乎讓原先威力巨大的坑道變成了墳場。但是這種武器沒有被清軍所掌握,清軍的坑道對復漢軍喪失了作用,而復漢軍的坑道卻還可以輕易的來抵擋清軍的反撲。
還有熱氣球,這兩種新式‘武器’的出現直接改變了戰爭模式,讓滿清去年、今年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修築的大量防禦工事變成了無用之舉。
熱氣球可以讓復漢軍盡攬清軍的一切佈置。當清軍外圍的防禦陣地盡數丟失的情況下,復漢軍的火炮就可以在熱氣球的指導下,對城內的兵營、軍火庫、指揮所等要害自己地進行密集又很是精準的轟炸。
這簡直就是防禦的噩夢。
而馬隊對於復漢軍的威懾力也相當有限,阿桂很詳盡的把李柿園戰鬥的經過,及他本人在戰後的一系列感想給幹隆帝詳盡的敘述了一邊。
那還只是一支復漢軍的小部隊。
如果將物件置換成復漢軍的主力攻擊部隊,或是隻需要他們配齊了二三十門大炮,想要對復漢軍造成足夠的傷害,清軍必須先付出慘重的代價。
用巨大的傷亡才能換取近戰的機會,寶貴的機會!
如此所需要的馬隊數量,就遠不是幾千騎、萬把騎所能滿足的。而必須是幾萬馬隊的叢集。以滿清現下的財力,阿桂悵然若思,滿清哪裡還能長期維持大批的騎兵啊。而且山東、京津和遼南都有復漢軍出沒,處處都需要騎兵。
“奴才以為,坑道戰壕既不為用,即當棄之。陳州已失,汝寧、光州亦不可持……”既然原計劃出現了大大的漏洞,那就趁著本錢還沒有全推上賭桌,早早的扯下來重做打算。
但白白撤去也不是他的風格,阿桂要帶著汝寧、光州的清軍,還有他手下的馬隊,玩一場大大的‘實驗’。甭管這道摺子抵到北京城後,幹隆皇帝會是什麼樣兒的反應,阿桂的軍令在他天黑寫這道摺子之前已經傳達下去了。
……
十月十六日,陳鳴出兵整一個月的那一日,汝寧府正陽縣外的田野上,一場打去年開始就極少見的清漢大規模野戰碰撞,正式打響了。
清軍方面是光州加汝寧府的守軍三萬主力清軍,裡頭至少裝備了三千杆燧發槍,外加阿桂親率南下的騎兵部隊。迅速打陳州南下的清軍馬隊將嚴重依賴補給的北路復漢軍大部隊甩在了身後。
而復漢軍方面就是守備二師的第十四旅盧龍部和襄陽的第四師一部了。
後者的第十五旅依舊在湖南坐鎮,第十六、十七兩個旅各留了一個團在襄陽,而第十四旅也留了一個團在南陽,如此看似三個旅一個師的兵力,實際上南面進攻的復漢軍就只有兩旅的正規兵力,剩下的是多出的一個旅部和一個半缺的師部。雙方兵力對比1:3。3,復漢軍對清軍。
陣地位於清水河北岸,地勢平坦,景物平淡無奇。
如果阿桂不是將戰場選定在這裡,清水河估計都不會被複漢軍的參謀部注意到。
這條河流很短很短,只是淮河的一個很小很小的支流。
指揮第四師的陳文贊還有守備二師的盧龍毫不猶豫的帶兵進入了這塊阿桂定下的戰場。這可是野戰啊,很難想象清軍突然要跟復漢軍玩野戰了。
陳文贊、盧龍即使知道這裡頭一定有鬼,他們也毫無畏懼的帶著一萬多復漢軍抵進這裡。
在備戰過程中,陳文贊很平庸地部署著軍隊,基本上分為四個集團:右翼、中央,左翼和預備隊。
三個旅一字排開,然後各自分出一個團作為預備隊。從南到北,軍號吹響在決戰的時刻……
清軍的三四十門大炮悉數排列在正面,急著撤退的他們也就只能攜帶這麼多大炮了。雖然優中選優,帶出來的大炮幾乎全是新炮,屬於滿清新法鑄造的良炮。
炮兵陣地的後頭是一個個火槍兵陣,一覽無餘的大平原上沒有什麼遮遮擋擋的,清軍的大隊騎兵部署於兩翼。
阿桂升起了自己的大旗。
清軍早就佈置好的陣地,他看著漆黑的夜色,腦子裡想象著正在緊張的修築炮兵陣地的復漢軍士兵,平靜地等待著黎明的到來。所有的命令都已發部出去了,阿桂讓身邊的人都下去休息,而自己一夜未曾閤眼。他在房間裡踱來踱去,腦子不停地在思考中,時不時的站在鋪著地圖的桌前,看著地圖細細沉思。
這位五十四歲的清軍統帥正在推測著對面復漢軍可能採取的每一步行動。
阿桂行轅所在地是一個村落,現在那裡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