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的管理要比安慶、鎮江碼頭更嚴格,在這裡你完全看不到買瓜子花生的流動小販,買報紙的報童、報攤,一切吃喝全都要去商業區解決。那裡吃喝玩樂,衣食住行,一切應有盡有。
王之政時間充足,沒必要跑去價格要貴上一些的港口商業區去購買東西,半天的時間足夠他去南京城裡轉上一轉。
作為整個中國都有數的重地,南京城往日因戰爭留下的痕跡已經徹底消散了,縱橫交織的溝壕、胸牆已經完全看不到了,一座座碉堡成了警務室,短短兩年時間就大變了樣。在港口區出口處有一個大大的車馬場!左手邊是停車區,右手邊是公交車站,雖然外表很整潔,王之政的鼻子很靈敏,還是能夠聞到一點馬圈的味道。
中間停的則是一水兒的私人馬車,也就是往日的車馬行。以拉人來說,從最高檔的四輪馬車,到傳統的兩輪馬車,乃至驢車,都有;以拉貨來說,傳統的貨車、板車,到大型的四輪貨車等等,也都全活兒的很。
南京城的公共馬車也就是過了年,才徹底把水牛淘汰了的,之前是牛馬夾雜,沒法子。馬匹不夠用。現在陳漢遷都的訊息已經爆出去了,陳漢自身也毫無遮掩的充實著南京城,把水牛全部淘汰換成馬匹,那還不是小菜一碟?
王之政來到公共交通站,沒去花錢租車馬車,站在竹棚站臺下抬頭看著一面木牌上掛著的車次、時間和沿途停靠站點,木牌一邊還有一個大大的南京地圖。上面標記著一個個小紅點,還有12345這樣的數字標識。
南京城現在一共開闢了六條公交馬車運輸線。
地圖上還標誌著好幾個大圓點,那是城內換乘馬匹的中心站。
每個班次的到站和發站時間都寫得清清楚楚。此刻站臺上已經聚集了不少人,除了如王之政這樣剛剛下船的乘客外,還有很多當地的鄉民。
現在坐船橫渡長江用不了幾個錢,不僅北岸的小百姓來南京,南京的百姓們也常常去北岸,這些人揹著簍子,挑著擔子,很容易識別。
隨著南京的復甦,尤其是陳漢遷都的訊息傳來,南京城迎來了一波人口湧入潮,如此每日裡南京城蔬菜瓜果,肉類家禽,還有魚蝦河鮮等,消耗量也就與日俱增,同類產品的價格已經超出周邊城市一頭了。自然就有人不辭辛苦的往來南京販賣了。
零星雜稅的廢除,還有交通的便捷便利,周邊鄉民的出行頻率大為增加,鄉民銷售農家產品的熱情提高了,也就刺激了物資的流通,以及交通的發展。
穿著常服的王之政一到站臺上就看到,一個腿腳不利索,拄著柺杖,穿著不配領章軍銜的退伍兵正在高聲的念著木牌上的車次和站點。周邊的很多人都用羨慕的目光打量著那退伍兵。
識字認字,這就是在復漢軍服役的好處之一。士兵就是再笨蛋腦瓜,軍紀軍規下,到了時間就要去上輔導課,對於很多戰士來說,一節輔導課比十節思想課都難熬。而且輔導課還有不定期的小考,然後半年一回的文化課考試,分數高的在提升職銜的時候能獲得一定的加分。而且有那麼多的時間熬,再笨的人也能認上一些字。
王之政本來就認識字,醫護營因為自身的工作性質,更也是整個復漢軍裡,文化水準最高的幾支部隊之一。
剛剛加入復漢軍的時候,王之政對這一點是十分不明白的。敢不敢打仗跟認不認識字有毛的干係啊?但很快的他就不這麼想了。不識字計程車兵連基本的軍規軍紀手冊都看不懂,上戰術課的時候也做不成筆記,精神稍微一恍惚就跟不上進度了,因為他們看不懂小黑板上畫著的地圖和說明。還有部隊裡釋出的各種命令、通告,乃至自己的軍功積分有錯了,都找不到原因。
部隊裡只靠著大而化之的空話是帶動不了士兵的,至少不能長久的持續帶動。必須用確切的實際利益,才能讓士兵們持續的努力。
就像剛剛說的軍功積分,對於士兵來說,軍功積分是再重要不過的了。那麼他們如何能保證自己的軍功積分核算是正確無誤的呢?那就必須士兵們自己會算術,至少會基本的加減乘除。
然後要細緻的檢視自己的功勞簿,那就要必須認字。
否則的話事事都得求教別人,不僅麻煩,這種滋味也實在不好受有一種低人一頭不如人的感覺。
自尊心的受傷能讓士兵們對於文化輔導課的人頭一下子就認真起來。
王之政自己都給士兵們當過輔導員,教習是輪不到他的。在識字認字上,他絲毫沒有問題。王之政最大的難題是在數學書,他數學不行。加減還算能拿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