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的勇士們先行!”
“咚咚咚”的大鼓聲適時的響了起來,圍觀的下邳百姓只覺得其中的每一個鼓點每一個節拍都拍到了自己的心頭,使得自己的心情隨著鼓聲跌宕起伏,歡快的氛圍漸漸的凝重起來,雙手高捧木盒的數千軍漢雙目赤紅,隱隱有水霧透出。
在此之前,軍漢人人騎馬,現在,為了以示尊重,他們捧盒步行。
大步行在寬敞的官道上,這幫軍漢在心中大聲的吶喊著“願為大將軍效死!”
道路兩旁跪著不少年紀不大的少年郎,他們激動的注視著步卒前進的步伐,即便是死,若能死得其所,那麼死有何懼?
數日之後,李賢在下邳城外三拜的訊息傳到了曹操和孫權的耳中。
近來身子骨已經有些不利落的曹操重重的嘆了一口氣,“昔日孫堅有子孫仲謀,而今青州有李賢,皆是不凡之輩呀。某有數子,可有誰能替孤分憂?”
曹操頗為感慨,之前,曹丕勇武不凡,很得曹操的喜愛,可是,如今陳留一丟,曹操對他也不甚滿意起來……
會稽城,孫權很是急躁都在殿內轉了幾圈,“曹操在關中只怕撐不了多久了,可恨,李賢竟會如此收買人心,當年大耳劉玄德好哭,如今李賢好拜,這兩人倒是天生的伶人,來人,與我傳召大都督周瑜”。
“喏!”
公元200年,大漢章武四年,孫權召集大臣商議起兵北伐事宜。
“某欲西征荊州,諸位以為如何?”
魯肅向來直言敢諫,此時環顧朝堂,發現無人敢答,他便起身出奏曰“中原連年大戰,百姓流失甚多,而今地廣人稀,李賢雖坐擁五州之地,卻不足為懼,若使君養兵屯田,再等十年,臣以為,李賢也可勝之!”
魯肅說的道理孫權自然明白,可近年來,他逐漸有一種不踏實的感覺。
江東雖然偏安一隅,可李賢的發展勢頭卻絲毫不小。
十年,江東固然可以發展,難道青州就會止步不前嗎?
孫權在心中落寞地感嘆了一句,面上卻一片冰寒“荒謬!迂腐之言!去年某就想征討荊州,是你們勸我,讓我休養生息,莫動兵戈。可李賢做了什麼?張繡平了南蠻!現在諸葛亮、關羽遁往益州,若是再耽擱下去,整個荊州將落入李賢之手,某絕不能忍!”
魯肅還欲多言,卻被一旁的周瑜拉住了,雖然不明白一向英明的孫權為什麼在伐荊這件事上犯了糊塗,但看孫權的模樣,好像是真的已經下定了決心,也罷,只希望大軍馬達成功吧,魯肅心中暗歎。
周瑜這時候出言奏道“使君所言極是,如今江東、關中唇亡齒寒,若是坐看李賢吞併關中,只怕下一個遭殃的就是我們,若能趁其不備,攻奪荊州,也算一招妙棋”。
孫權大喜,“公瑾所言深得我心。”
老謀深算的張昭藉口身體不適,已經稱病在家,朝堂之上除了魯肅一個人敢勸孫權之外,其他的都想明哲保身,不願多言,由此,伐荊一事正式拍板定案。
數年來,孫權一直使人拼命造船,如今,各地的船塢內已經擠滿了大小船隻千餘艘。
周瑜建議水軍逆流而上,先取襄陽,再奪荊州,孫權覺得他的意見不錯,也就採納了。
章武四年春,孫權點齊水陸兵馬十萬,以韓當為先鋒,程普等為大將,陸遜為中軍護衛,蔣平為後軍將,諸葛瑾為參謀,乘十隻龍舟,戰船三千餘艘浩浩蕩蕩開赴而出。
水軍出動之前,江東軍的異像便傳入李賢耳中。
“今日孫仲謀大軍壓境,諸位可有良策?”
徐庶微微一笑,“大將軍,微臣料定江東軍必圖我南徐(鎮江),所以只要提前派出一員大將在此屯兵據守,江東無慮矣!”
田豐這時候也贊同道“元直所言不差,臣複議”。
李賢大喜,“好,既然如此,那我就把甘興霸調到南徐!”
“使君此言差矣,廣陵非甘興霸不可守,絕不可妄動”說話的是陳宮。
李賢不悅地看了陳宮一眼,“某也知道,可除了甘興霸又有誰能替我分憂?”
俗話說請將不如激將,一直在李賢身邊的陳到憋不住了,“末將願為大將軍分憂!”
“叔至有何良策?”李賢好奇地問。
“末將可立下軍令狀,若是孫仲謀敢親自渡江,某必將其擒之以獻將軍”,區區江東軍而已,陳到壓根沒放在眼中,所以言語間極為豪邁。
“若孫權不敢渡江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