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部分

不過,他出生在蘇北淮安。取名恩來,原意是“恩惠到來”。字翔宇,後來他常用的筆名“飛飛”也就取意於“翔宇”。至於他另一個常用筆名“伍豪”,則是因為他參加覺悟社時抽籤抽到五號,取了諧音為“伍豪”,而鄧穎超抽到一號,取了“逸豪”為筆名。十二歲那年,周恩來離開淮安老家,隨伯父周貽賡到東北瀋陽去。十五歲的時候,又由於伯父調到天津工作,他也到天津求學。環境的不斷變換,使他眼界大開,而且養成獨立生活、獨立思考的能力。十九歲那年,他從南開學校畢業,頭一回出國——到日本留學。上船時,朋友送了一本《新青年》第三卷第四號。他在途中細看了這本雜誌,思想產生共鳴。從此,他成為《新青年》的熱心讀者。他曾在日記中寫道:“晨起讀《新青年》,晚歸復讀之。於其中所持排孔、獨身、文學革命諸主義極端的贊成。”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金衝及主編),《周恩來傳》,一頁,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一九八九年版。日本使周恩來失望,因為當時的日本正在跟中國北洋軍閥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周恩來捲入了留日學生的愛國運動。

留日兩年,二十一歲的周恩來終於下決心歸國。他在一九一九年四月回來,恰逢震撼中國的五四運動。周恩來在天津組織了覺悟社,成為天津學生領袖。他請李大釗到天津覺悟社講話,跟這位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有了交往。後來他被天津警察廳逮捕。從一九二○年一月二十九日至七月十七日,將近半年的鐵窗生涯,使周恩來的思想迅速走向成熟,他看透了舊中國的黑暗,決心點起一把革命的火,照亮這黑沉沉的國度。出獄之後,他又去北京見李大釗。為了尋求真理,尋求拯救中國之路,他踏上了西去的輪船,到歐洲去……他原本是打算去英國的。從法國到了英國,住了五星期,還是回到了法國——法國的生活費用要省得多。

在法國,周恩來終於認準了馬克思主義,走上了馬克思主義之路。

周恩來在一九二二年三月致天津覺悟社諶小岑、李毅韜的信中,十分坦率地談及自己思想轉變的過程:“劈頭要說的便是:你們現在所主張的主義,我是十二分表同情,差不多可以說沒有甚麼修正。覺悟社的信條自然是不夠用、欠明瞭,但老實說來,用一個Communism(以下簡作C�ism)也就夠了……“總之,主義問題,我們差不多已歸一致。現在再鄭重宣告一句,便是‘我們當信共產主義的原理和階級革命與無產階級專政兩大原則,而實行的手段則當因時制宜!’……“我以前所謂‘談主義,我便心跳’,那是我方到歐洲後對於一切主義開始推求比較時的心理,而現在我已得有堅決的信心了。我認清C�ism確實比你們晚,一來因為天性富於調和性,二我求真的心又極盛,所以直遲到去年秋後才安妥了我的目標。……”天津《新民意報》副刊《覺郵》第二期,一九二三年四月十五日。周恩來信中所說的“Communism”,亦即共產主義。

第五部分:響應趙世炎加入旅法小組 1

一九二○年五月九日,又一艘名叫“阿芒貝利”號的輪船駛出上海港,前往法國。

在碼頭送行的人群之中,站著又瘦又高的毛澤東。

船上赴法青年之中,有許多湖南青年,內中有毛澤東的好友蕭三。同船的也有四川青年,內中有一位十九歲的不大愛笑、言語不多的小夥子,名叫趙世炎。

趙世炎是四川酉陽縣人,字琴生,號國富,筆名施英。後來,他還取了個俄文名字,叫“阿拉金”。那是因為一九○五年俄國革命失敗後,十二位革命者在法庭受審。當趙世炎一九二三年由法國去莫斯科學習時,同行者正巧十二人。於是,這十二人各取一九○五年十二位俄國革命者的名字為自己的俄文名字。趙世炎取了阿拉金作為自己在俄國使用的名字。趙家是多子女家庭。趙世炎兄弟姐妹九人,他是“老八”。他的妹妹,亦即“老九”,比他小一歲,名叫趙君陶。趙君陶便是李鵬之母。

十三歲之前,趙世炎在四川酉陽度過童年,在龍潭鎮高階小學畢業。

他的父親趙登之,是酉陽地主兼工商業主。一九一四年,趙登之得罪了當地的惡霸,不得不帶著五個未成年的孩子遷往北京。到了北京之後,趙世炎和四哥趙世琨一起進入國立北京高等師範學校附屬中學學習,而姐姐趙世蘭、妹妹趙君陶則進入北京高等師範學校附屬女中。趙世炎上中學時,很喜歡英語課。學會了一口流暢的英語,使他受益匪淺。一九一八年六月三十日,王光祈、曾琦、周太玄等六人,在北京順治門外岳雲別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