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4部分

工藝也足夠jīng湛,瓷胎厚薄適中,膩似油脂,潔白如玉;釉sè鮮亮明快,青花炫麗,骨白潔淨。

這些都是晚清時代一些青花瓷器的粗製濫造所不能比的,可以作為民國筆筒的jīng品標準器。而最為重要的則是,後邊的那篇《荀子。勸學篇》和徐渭的名聯,那可都是袁世凱的親筆,張辰對各個時代名人的字跡都有研究,很容易就看出來了。

不過張辰想來這隻筆筒的價格不會低了,絕不會像當年那樣那麼便宜,畢竟品相是不能比的。可這就是清晚期之後大部分藝術品的市場趨勢,從那個時代開始,就已經有大量的歷史資料可供研究,人們對那個時代的物件也都瞭解的比較多一些,想蒙人是很難的。

張辰嘗試著問了個價:“老闆,你這隻筆筒不錯啊,什麼價錢啊?”

老闆見張辰選中的是那支筆筒,笑了笑道:“小夥子眼力不錯啊,一眼就看上了好東西。那可是民國的官窯,而且你看這個頭,還有這品相,這麼漂亮的可是不多見吧。我看你也是懂行的人,這可是正經好東西啊,在我這店裡都排的上號的,要是喜歡的話就給你便宜點,兩萬塊你拿走吧。”

張辰回憶了一下。五年前這貨好像就是這麼和自己說的,還真是一招鮮吃遍天啊,多少年來連口頭禪都不換一下,估計也盡是指望著蒙外行混的。

於是自己也模仿起了五年前的對話場景。開始要想辦法蒙這位了,撇了撇嘴道:“有那麼好嗎?說破天去也不過是一件民國貨,哪值得了那麼多錢。你說這是民國官窯,又說儲存的好,可再好也是民國的啊。我前兩天在晉寶齋看了一隻咸豐年的青花,比這個漂亮多了,也不過才兩萬多而已。

民國官窯也就是產了那麼一點,而且大部分還都出口了。那些才是正經好東西,都是紅款識的,你這個是藍的,能好到哪裡去。再說了。民國官窯都是在景德鎮的,而李朝歷代景德鎮的胎都要有些發青sè,可這個是骨白的,這明顯不是景德鎮的樣子啊。我也就是看著這件的品相還算行,個頭也夠大。擺在書房裡也能算是個擺設,準備拿回去擺著玩的。最多三千塊,就當買了它的個頭了,再貴我可就不要了。你可別把我當棒槌。”

張辰這一通胡說啊,景德鎮的瓷胎髮青sè是有這麼回事。但那都是老年間的事了,到了清代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轉白。只是這個過程比較緩慢而已,否則現在景德鎮又哪來的那麼多白骨瓷呢。

可這句很帶有專業sè彩的話,卻實實在在把這位老闆給唬住了,趕緊又跑到外邊去,把剛剛下棋的那幾位給叫進來一起商議。

這幾個人也不是專搞瓷器專項的,說了幾句也沒誰能說到點上,也沒誰能拿出反駁張辰的證據來。這就讓店老闆左右為難了,論說他是想做成這筆買賣的,他在古玩行幹了有些年頭了,自從搬到文化宮這邊來才真正有了點起sè,但還是一個小買賣。

現在就是要透過大量的交易把名氣闖出去,資金回籠也需要快一些,這就必須要保證薄利多銷或者物件有保證了。但是很顯然,他手裡的物件還談不上保證,連清早期的都見不到,這買賣的好壞就可想而知了。

張辰對這隻筆筒也僅僅是欣賞,還沒有到必須拿下的地步,那樣說也是一個行內人的自然習慣。但凡討價還價肯定是這套,就看誰能唬住誰了,被唬那個的解決自然就是失敗,但是行內的人都會留些餘地,多少能讓賣方賺一點,不至於白乾。

現在見這幾位還要為了這麼一隻筆筒商量這麼久,到底還是不是搞古玩的啊。這麼明顯的東西看不出來也就算了,左右不過就是個民國貨,需要這麼謹慎嗎,難怪永遠停在這個層面呢。

張辰是在是不想再看下去了,轉身就要離開。這個發自本心的舉動極為自然,倒是正好把這賣家給唬住了,差點就能完全相信張辰的話。

趕緊喊住張辰,道:“小夥子,別急著走啊,這價錢咱們好商量的。只是你說這不是民國官窯,你的道理我們也都覺得對,可我這兒還是有點想不通,不是官窯怎麼可能少出這麼漂亮的東西呢。”

正要走的張辰被他這麼一叫,就在轉身的過程中,看到一進門的牆角處還有一個畫筒,裡邊插著不少的大軸。張辰看著這些軸子,就想起了上次撿這老闆漏的時候,那間絕世珍寶就是在角落裡的,暗罵自己為什麼沒看到這裡的畫筒。

幹滿釋放意念力去包裹那隻畫筒和裡邊的幾幅軸子,畫筒毫無意外是近兩年的東西,底下還有某某市郊區某廠款識呢。裡邊的軸子也差不多都是普通貨sè,唯獨有一幅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