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不光大量用石炭,也懂得如何讓石炭燃燒更旺。
就像趙桓面前的煤餅,還有搓成鴨蛋大小的煤球,都是不錯的方法……所以想靠著蜂窩煤賺錢,這個難度有點大。
買得起塊煤的自然用好的,買不起的就弄點煤粉,加上黃泥,自己搓煤球自己用。
無論如何,這也算不上值錢的東西。
可是在這個冬天,情況卻是不一樣了。
石炭價格成倍增加,而且數量奇缺,老百姓叫苦不迭。
“劉晏,你說這一塊煤餅多少錢?”
“十五個銅子。”劉晏很乾脆道:“這兩天還在漲價,要不了幾天,過二十文也是可能的。”
趙桓面色一沉,忍不住道:“就算一頓飯只用一塊,一天也要六十文,還不算取暖的消耗、一個月就是一千八百文……這個開支,對於普通人家來說,可著實不少啊!”
趙桓昂頭,問道:“劉晏,你說平時就是文的東西,怎麼就漲了這麼多?”
劉晏張了張嘴,終究還是無言以對。
天氣寒冷,各地遭災,需求陡然增多,這都是事實。
可事實背後,還有沒有別的緣由,就算是知道了,也不敢講啊!
正在劉晏思索的時候,趙桓突然站起身,臉上含笑。
“既然這話不好回答,咱們就主動去尋找,看看究竟是怎麼回事。”
劉晏還在遲愣,趙桓卻已經下旨,官家換上了尋常衣服,只帶著劉晏,還有幾個侍衛,從皇宮出來,直奔西山。
幸好沒有影視,也沒有直播……知道官家的人不少,可見過趙桓的實在是不多,尤其是放在了龐大的人群裡,就更顯得鳳毛麟角了。
趙桓大可以搖搖擺擺,自信十足,來到了西山。
隆冬時節,天寒地凍。
可是這裡卻只有撲面而來的熱鬧。
人們摩肩接踵,絡繹不絕,在一群人當中,竟然還有一些官吏,他們神色匆匆,顯得十分焦急。
趙桓自然而然,隨著這些人,到了一片房舍面前。
在這片房舍前面,有一個白面無鬚的年輕人,他穿著厚厚的狐裘,帶著皮帽子,在他的大袖裡還放著一隻小巧的紫砂壺,不是喝一口茶水……那叫一個地道,那叫一個美!
“楊公公,興州通判黃嘉善到了。”
小太監彷彿沒有聽見,又過了好一會兒,就在報信的要說第二遍的時候,他才緩緩抬頭。
“黃通判有什麼要吩咐的?”
那個被喚作黃通判的是個中年男子,他急忙過來,深深一躬,隨後又拿出了一份公文。
“這是戶部批文,讓下官過來,領一千車石炭,回去救濟災民。”
小太監看了看公文,只是用單手接過,轉頭隨意扔在了一邊。
“知道了,你回吧!”
黃通判滿臉苦澀,他已經來了三次了,再空手而歸,怎麼和鄉親們交代?
“楊公公,你看是這樣,我們興州這次大雪最大,都有三尺多深……受災百姓何止千萬,這一千車石炭,也只是杯水車薪……要是再晚些時候,只怕會凍死人的!”
黃通判躬著身軀,足足過了好一會兒,小太監才幽幽道:“黃通判,你說你們興州受災,其他地方,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大傢伙都難,不說別的吧,就拿我來說,往常都是在宮裡伺候官家的,現在連屋裡都進不去,只能在外面受著寒風,不容易啊!”
他翻了翻眼皮,給了黃通判一個很明白的暗示。
黃通判遲疑少許之後,面色更加悽苦。
“楊公公,您的確是不容易,可誰讓遭了天災,都不容易。就當是做功德,給興州災民一條活路,回頭自然會有一份孝敬,虧不了楊公公的。”
小太監默默聽著,突然一拍桌子,冷笑連連。
“什麼叫孝敬我?那是孝敬官家!我一個官家身邊的奴婢,我要什麼東西?黃通判,你在官場多年,不會連這點道理也不懂吧!”
黃通判咧嘴,他沉吟了好一會兒,這才從袖子裡掏出了一張匯票。
一百緡!
“楊公公,府庫空虛,就只有這麼多了,請公公不要縣少。”
小太監接過來,掃了一眼上面的數字,立刻臉色凝重,十分不悅……這麼點錢,也就打發要飯的。
他捏著匯票,等了好一會兒,見黃通判著實沒有更多,他也不好扔回去。
到底是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