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站起,可以返回燕京了。
就在趙桓隱忍的這一段時間,西夏就像是一個競技場,是人是鬼全在秀,只有百姓在捱揍。
首先鬧起來的就是李仁孝的親信舊部,任得敬主張武力救回國主,結果被人刺殺。隨後有人主張,出錢贖回國主,向大宋認罪,很不幸,提出建議的人沒有被刺殺,而是被當場打死!
在興慶城中,已經失去了是非,也沒有對錯,更沒有人能穩住全域性。
一句話,這座城碎的像是被車碾過的泡麵,相比之下,江蘇都是鐵板一塊,牢不可破。
有一種陰謀論,就是把任何事情,都歸結到一個或者幾個,擁有無與倫比實力的家族上面。
就像你寫宋明,不提士人集團,寫漢末三國,不提世家大族,寫唐朝,不提關隴門閥一樣,總覺得淺薄,不夠勁兒!
可事實上呢,真的敢跟皇帝作對,那叫謀大逆,是要掉腦袋,滅九族的。除非你有王莽曹操的實力,並且準備取而代之……可話又說回來,有了這麼大實力,幹嘛不自己當皇帝,那不香嗎?
說到底,大多數的情況都是西夏這種,權威喪失,各種亂七八糟的實力,粉墨登場,誰都想撈取最大的利益,結果就是天下大亂,一地雞毛。
在這種亂局之下,哪有什麼精妙的算計,這麼多的變數,誰都是草頭王,又怎麼能算計到不差分毫?
幾乎每個人都處於本能狀態,結盟,殺戮,背叛,繼續殺戮……此刻的西夏,就是個縮小版的五代十國。
興慶府的內訌,引來了橫山諸部的攻擊,他們打出了替仁多保忠報仇的旗號,一路向興慶府進發。
開始的時候,他們十分順利,不過很快就出現了問題。
原來自從仁多保忠死後,橫山諸部缺少能統御全域性的人,諸部行軍,所過之處,難免襲擾百姓,肆意殺戮搶掠,甚至為了戰利品,彼此攻擊,大肆殺戮。
這樣一群東西,註定是無法成事的,因此他們在距離興慶府還有三十里的時候,被一支從後套趕來的鐵鷂子擊敗!
全軍潰散,狼狽逃回了橫山。
而這一支鐵鷂子的統帥叫蕭明達,一聽名字就知道,此人原是遼國人,後來是因為聯姻,到了西夏,情況和蕭合達類似。
他見西夏亂成一團,就主張向大石求援,請求大遼派遣人馬,前來穩住大局。
建議很好,只是他剛剛提出來,就惹怒了所有人!
仁多保忠散盡家財,驅逐契丹,便是在燕京的李仁孝,也不敢否認老頭的功勞。
現在怎麼回事?
又要把耶律大石弄回來?
幾乎一夜之間,就一片大亂,人們甚至傳說蕭明達是殺害仁多保忠的兇手,為了把耶律大石迎回來。
不出預料,蕭明達成了一切的矛盾核心,興慶府的人馬群起而攻之。
奈何他們雖然人多,卻不是蕭明達鐵鷂子的對手,被殺得狼狽不堪。
可就在這時候,承天寺的僧人出動了,他們平時就豢養了不少打手,這幾年的亂局,他們又收攏了相當的勢力,其中也不乏領兵的將領。
終於承天寺覺得實力夠了,他們首先邀請蕭明達,藉著開法會,度化冤魂……蕭明達也欣然前來。
僧人趁機,下令圍攻,只是他們低估了對手的實力,又高估了自己的力量,蕭明達手下二十人,奮力死戰,擋住了幾百僧兵圍攻,他們全數戰死,換來了蕭明達安然脫身。
隨後惱羞成怒的蕭明達猛攻承天寺,甚至再度放火,燒了承天寺。
只不過這一次用力過猛,不光是承天寺燒了,還燒了興慶府。
蕭明達殺了數百僧人,自覺無法留在興慶府,只能引兵北上,想要投奔耶律大石。奈何他手下多數是党項鐵鷂子,在行軍一半的時候,一夥人趁著夜色,衝入了蕭明達的帳篷,用匕首捅入了蕭明達的心臟,挖去心肝,逃跑而去。
最後的一支鐵鷂子也廢了。
承天寺的僧人也不甘心,想要趁機收攏人馬,打造一個尊奉佛教的佛國。
只是想要籌建佛國,第一步就是恢復承天寺。
他們打算耗費巨資,修一座比原來還宏偉的承天寺,他們甚至把承天寺的新址放在了原來的西夏皇宮。
這已經不只是倒退那麼簡單了,連生存都成了問題的西夏百姓,哪裡還有錢修佛寺……終於,西夏的百姓忍無可忍,他們殺死了監工的僧人,向肅州的駐軍發出邀請,請他們急速開進興慶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