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董承又是支援獻帝登基的董太后的親侄子,董卓被殺時,所有同之相近的人要麼被抓要麼被殺,唯獨此人無恙。可以說這董承是現在這種情況下,最佳的談判人員。
“董卓已死,天下初定,大漢中興在即,朝廷上體天心,不忍對爾等妄行徵誅之事,為何爾等不顧朝廷恩典,發殘兵僥入長安,不顧天子威儀,難道就不怕為萬世唾罵麼?”
不知道董承哪裡來的勇氣,或是有什麼依仗,竟然在兩軍陣前破口罵道。
一眾朝臣躲在矮牆之下,聽到被他們推出去的董承竟然這般說話,一個個看向董承的目光充滿了驚詫和不解。
下面可是數萬大軍啊!這般說話就不怕真激怒了城下那兩個反賊,殺進宮中來?
你不曾經也是董卓餘黨麼?見到親人就算不熱淚盈眶,至少你也說幾句體己話啊。雖然你是唯一一個漏網之魚,但是這個時候是你對小皇帝表忠心的時候嗎?
且不論眾朝臣心中驚怒腹誹,不知道董承這是發什麼瘋。小皇帝劉協熱淚盈眶,王司徒老懷甚慰的大呼忠臣。
城下李傕郭汜和一眾西涼軍士們,反而在董承說出這番話來之後,竟然出奇的漸漸的沉默下來。
“董將軍!”李傕面色凝重,回視了身後黑壓壓的西涼軍士一眼,大聲喊道:“我等並非謀逆!董太師亂政被誅,我等皆是大漢軍士,本無疑義!”
“既然爾等無意謀反,那你等兵圍宮城,所圖者何事?”董承大聲問道,正義凜然的姿態,使得剛剛埋怨過他的眾位朝臣心中多了幾分不自然。此刻無一不在心中埋怨,這攻破長安的耳賊竟然這麼好說話,平白讓董承這廝佔了大便宜!
聽到李傕竟然說出這般話來,眾大臣中幾個膽大的戰戰兢兢的在城牆上露出了頭來,不知道李傕在這佔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還有何話可說。
“我等皆大漢忠軍,本見天子親政,欲卸甲歸田。奈何皇帝身邊有奸人矇蔽,不思我等為國征伐之苦,只因沾上西涼二字,便欲誅殺我等!”李傕臉上做出一副激憤的模樣,大聲喊道:“如此慢待我等,我等求活無路,迫不得已之下,才冒天下之大不韙,以傕汜等為首,請皇帝陛下誅殺小人,同時徹查我等功績,重新封賞,以安軍心!”
“小人?誰是小人?”
在確信城下弓已撤弦以示誠意的西涼軍並無馬上攻擊宮城的意思,眾大臣心安之下,眼神不由得瞟向已經臉色鐵青的司徒大人。
是啊!眾大臣這時才想起,這一切事情的源頭,不都是你老王頭在誅殺了董卓之後獨掌朝政,卻又因容不下別人的指摘,朝令夕改所致嗎?
看著重臣乃至皇帝漸漸變涼的眼神,王允平日間精光四射的眸子也隨之黯淡了下去。
不!
我王允誅殺董卓,功在社稷!
我王允執政牛耳,功在大漢!
我王允……
只是此時無論是朝臣還是皇帝,甚至是一直同王允交好的司隸校尉黃琬,都似乎約好一般,將王允之前的功績選擇性的忘記,目光中的責難,令老王頭恍如夢中。
董卓,權傾天下,死於我王允的計策中!呂布,舉世無雙!也被王允壓的施展不開!大漢兩個最強的人都敗於王允之下,可我王允的結局,怎會如此?怎能如此?怎可如此?
“清君側!誅殺奸賊王允!”
“清君側!誅殺奸賊王允!”
在李傕郭汜的煽動下,宮城外數萬西涼軍齊聲高呼,使得剛剛安定下心思的獻帝劉協和一眾朝臣心驚膽戰,不安之情溢於言表。
看著城牆下似曾相識的場景,王允的臉色卻是慢慢的平靜下來,就在幾日前,誅殺董卓的時候,不也是如此麼?只是此時換了個名字而已!想到這裡,王允的臉龐上露出了一絲恍然的微笑。
鄭重的向漢獻帝劉協施了個大禮,又向一眾平日間或交好,或是諂媚的朝臣拱了拱手。
王允走向了宮城矮牆。
在李傕郭汜等西涼軍同大漢朝廷的社稷重臣的驚訝的目光中。
一個身影,宛如一道流星,劃過已經步履維艱,苟延殘喘的大漢朝的天空。
第二十三章 長安亂終
王允死了。
李傕郭汜和十數萬西涼軍吁了口氣。
獻帝劉協和眾臣們吁了口氣。
冷暖自知。
“王司徒已然離世,李傕郭汜二位將軍可以退兵了吧?”董承面色無波,聲音依舊激昂高亢:“難道你們果真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