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處賣了個關子,見秦旭直翻白眼,笑著說道:“據我等派去許昌的探馬回報,現在許昌城中可是滿大街的傳言秦主簿這回是帶了盜竊神器的賊子來許昌,天子大喜,竟然聽從了董國舅的建議,準備在明日用最高規格的接待禮儀接待仲明你,而且天子還特發詔令,命包括驍騎大將軍曹操在內的朝中所有文武百官皆隨天子鑾駕出城三十里相迎。”
“唔?這的確是個壞訊息呵!”秦旭聞言苦笑一聲,早在陶商突然變了臉,秦旭就感覺沒準事情要出么蛾子,果然現世報來得快,這才多一會的功夫,就應驗了。事已至此,秦旭看著郭嘉不慌不忙的樣子,突然覺得有這麼一尊大神在身邊,自己真是白擔心,自嘲般的笑了一聲,問郭嘉道:“如今那董承在這節骨眼上攛掇天子如此大張旗鼓的散播訊息,也著實好眼光,如此一來我等之前所議定的利用陶商同陶應之間的關係半路給陶商製造逃跑機會來攪渾這灘渾水的打算,八成是要落空了啊。看來之前秦某倒是小看他了。只是不知奉孝接下來所言的這好訊息又是什麼?”
“好訊息自然就是我們雖然不便再擔上個守衛不嚴的罪名而令兵士放水放掉陶商,但卻可以將計就計,還是按照原計劃行事,只不過可以稍作改變,倒也不失一條良策。”郭嘉笑嘻嘻的看著秦旭數變的臉色,摘下腰間的酒葫蘆小酌了一口,頓時軍帳內酒香散開。
“改變?”秦旭聽聞郭嘉所言,似乎隱隱有所悟,追問道:“如何變?莫不是不主動放陶商走,而是……,不可不可,董承乃是國舅,雖然掛著個車騎將軍的虛名,但天子就算是再信任他,也不會給他兵權的,而且因為董卓之事,現在董家只剩下董承同董貴人父女兩人,也並沒有什麼可以託付的有兵權的好友,此計卻是不通。”
“秦將軍果然天資聰穎!”也不知道郭嘉是何時從賈詡處學來這假的令人髮指的贊句,小心的將酒葫蘆塞口堵好,又細心的檢查一遍,穩穩的掛在腰間,揮袖指了指西南方向,笑著對秦旭說道:“不過秦將軍此言卻是差矣。董承畢竟是幾十歲的人了,這一輩子就算是混的再刺毛,也總歸有那麼一兩個好友的……”
“你是說李傕郭汜?不成不成!”秦旭見郭嘉竟然打上了那兩人的注意,幾乎是下意識的反駁說道:“二賊自去南陽以來,一向是謹守不出,看樣子是打著無視周邊勢力紛爭,據武關以固守的主意,又怎麼會來趟這趟渾水?再說之前二賊同董承……咦……”
秦旭說著說著,突然自郭嘉淡淡的笑意中,想起了歷史上二賊罷兵送天子歸洛陽的首功人物,不就是這位國舅大人麼?而且當時有董承在長安幫襯,儘管是二賊佔據長安但卻在相爭時,還是在一段時間內聽從了劉協的調和,而出面的,好像就是董承。說不得前番秦旭救駕時,董承獨(立)於百官之外,在西涼敗兵中奔跑,為了就是延後了的勸說二賊放了天子的計策。費了好大勁,或許已經是有了些緊張,卻被秦旭半路截胡,難怪要捧殺秦旭以報當日之仇怨呢。
“董承出身河東董氏,同那國賊董卓乃是同宗,因此也同西涼軍交情頗深。又因為其為董太后之弟,在朝臣這邊曾經也頗有話語權。我等來此訊息,肯定不會沒有人知道,那麼半路突然能殺出一彪能夠同我等戰力不差彷彿的騎兵劫走陶商,也就非西涼鐵騎莫數了。”郭嘉眼中閃過幾分智慧的光芒,臉色因為喝了幾口酒的原因,湧上幾分紅色,同秦旭侃侃而談,說道:“況且李郭二賊西涼鐵騎雖然沒有攙和這回剿滅袁術的‘盛舉’,而且似乎還同袁術有幾分齟齬,但這傳國玉璽的誘惑,足以讓任何人瘋狂。至於之後如何善後,如何給董承‘還回’這份大禮,便是要等到見到董承之後,再隨機處置了。”
“奉孝所言甚有道理!”秦旭眼望著通往百里之外許昌的方向,笑眯眯的點了點頭,臉色一正,對帳外吩咐說道:“來人,只管將陶商送回住處,就算他言秦某今晚定然會慎重考慮。再去傳麴義、牽招、司馬冒三將來見!”
“諾!”(未完待續。。)
ps: 今日第二章,明天估計還是這個點,連發兩章……求支援!求收藏!求推薦!求票票!……求別打臉……嗚嗚……
第三百四二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中)
豫州潁川郡雖是同南陽郡相毗鄰,但郡中必然不會有西涼兵的。
道理很簡單,一來被李傕郭汜二賊、張濟張繡叔侄盤踞的南陽郡,南有劉表、西有劉璋,相比之下,東、北兩方的曹操勢力其實是最不好惹的,絕非是好捏的軟柿子。
在天子駕幸許昌之後,曹操將其兗州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