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劉一流憑藉在村裡的表現,別說在村民心中就是在劉向福心裡他也是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
而且這遊客本可以趁自己不知道,等沒人在的時候再來找殘缺的郵票,恐怕自己也會把郵票給他的,劉向福心裡還是很有些感動的。
“呵呵,老哥,要不這樣,你給我們說說你們村怎麼會保留有年代這麼久遠的信呢?我再給你們說說這個郵票為什麼這麼值錢,大家算是兩抵了,你看行不?”林姓遊客一看劉向福臉有些紅,半天沒說話,便笑著說道。
“是啊,劉村長,你給我們說說,我們也好知道這珍貴的郵票怎麼到你們村的。”有遊客也很好奇,也在一旁問道。
“這封信那,一直躺在我們村委會的抽屜裡睡大覺,一睡就是30年,上任老村長把這副擔子交給我的時候,這封信都在這兒呢。”劉向福開啟抽屜,拿出放在抽屜裡發黃的信紙有些唏噓,要不是信封上的寄信人的名字提醒,他都快忘記30年前還發生過這麼一個故事。
這是一封從首都寄出的信,1968年12月份就寄到村裡的信,可寄信人也沒想到,當信寄到的時候,卻再也沒有接收人來接收了,最後只得由村委會代為儲存,這一儲存,哪知道就是30年。
第381章 信裡的故事
第381章信裡的故事
今天是因為劉向福覺得舊報紙沒有舊信封結實,所以就拿起放在櫃子裡的那些都發黃了的早已沒用的信封撕開了。
只是撕完這封,突然再次看到熟悉的信的內容,他又有些後悔起來,不過後來想想,只要信還在,信封沒了也就沒了吧,就沒在往心裡去了。
轉身從抽屜裡拿出剛剛放好的那封已經發出30年但沒有人接收的信,信紙已經有些發黃發脆,字型有些潦草也不工整,字數也是不多,顯示出寫信的人並沒有多少時間來寫這封信。
小心翼翼地接過劉向福手中的信紙,老林輕輕的讀了起來:“您好,親愛的媽媽,見信如面,兒子即日將執行國家之任務,不知何日能返。曾許諾年終之時回家看望,這次又讓您失望了。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兒子只能以國家為重,請您再原諒一次兒子,待我凱旋之日,再來您膝下盡孝,請您多保重身體。兒子:劉書雲頓首。”
“這是一封軍人寫給母親的信那。”讀完信的老林有些感概,眼角亦有些溼潤,此信話語不多,但看得出寫信的人還是有些文化,把自己對國家對媽媽的感情全部溶於短短數語之中。
“但為何他的媽媽沒收到這封信呢?”接著他又有些奇怪的問道。
“這位寫信的軍人是我們村幾十年前最有出息的一個人,他讀了高中,參了軍並且提了幹。”劉向福陷入了昔日的回憶,慢慢向大家敘述著。
遊客們也靜靜地聽著,這個三十年前寫給媽媽的一封信裡又會有著怎樣的一個故事呢?他們突然都有些期待,甚至讓他們都暫時地忘記了那張價值高昂的郵票。畢竟,人都是情感性動物,而不是隻去追逐利益。
“他父親去世的早,在家中也只是獨子,自幼由老母拉扯長大,等他出去參軍之後,只留老母親一人留在村裡,這一去可就是十來年,中間也只回來探親過幾次。他母親由於思念兒子過甚,早就重病纏身,可是因為怕影響他的工作,堅持不讓村裡通知他,在那年冬天,信還沒來的時候就因病去世。”
“啊~~~”人群中發出一陣低呼,雖然有人有此猜測,但是當真相從劉向福口中說出的時候,他們還是替這位軍人感到悲滄,自己去保家衛國,可自己的母親卻因為思念自己而殤,等他執行完任務回來,這是何等的心傷啊。還有這位可敬的媽媽,為了不影響兒子保衛國家,寧願自己一人忍受孤獨和病痛直至去世,這又是何等的大義。
有些女遊客不由自主的抹抹發紅的眼睛,為這位大義的母親和可敬的軍人。
“那位軍人最後回來了嗎?”
“老人家去世後,我們通知他所在的部隊,得到的答覆是正在執行任務,等我們村裡鎮裡一起處理完老人家的後事,準備以後再把這封沒人接受的信還給執行完任務的軍人。”說到這裡,劉向福的眼圈也有些發紅,停了一下,擦了擦眼角,繼續說道。
“這位軍人回來了嗎?為什麼不拿走這封信?”有遊客著急的問,他們眼前彷彿都出現了一位凱旋而歸意氣風發的解放軍戰士,踏上故鄉的土地時聽聞母親去世那一刻的悲慟。
“等等,小劉,你說的人是不是叫劉書雲。”
劉向福正待繼續往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