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才是明主,諸葛亮不要再思前想後投效他人了。

“無可奈何,曹cāo平定北方之後,便是坐擁中原河北數州,帶甲數十萬。幾十萬大軍同時南征,賢弟如何擋之?”

“先是以漢江之險固守襄陽,令水師rì夜巡防於江上,而後派出小股騎兵,rì夜去後方曹cāo大營sāo擾,令其攻不能下,夜不能寐,時間一久必成疲憊之師。姐夫若是肯出山,便是姐夫替我謀劃,管叫那曹cāo有來無回!”

諸葛亮和劉琮的對話,諸葛均和劉巴都聽在耳中,兩人在屏風外不敢出聲,屋內也是出現了短暫的沉寂。劉琮生怕諸葛亮拒絕便又繼續說道:“其實父親何嘗不是希望姐夫能出仕為荊州百姓做事,只是念及姐夫如今剛剛成家,父母早亡又幼弟要照顧,只好作罷。

又怕你顧及兄長在江東做事特意讓我轉告於你,父親並不會計較這些。

琮本不想打攪姐夫清閒,只是如今曹賊勢大。琮自問實力不濟懇請姐夫助我,還望你看在荊州百姓,看在大漢江山的份上與我共襄義舉!”

劉琮越是激動,諸葛亮越是沉寂,屋內的空氣漸漸緊張起來。屋外的諸葛均忍不住走了進來:“兄長,均時常聽你好友展望抱負,何嘗不是以匡扶漢室為己任。二公子是德才兼備的難得明主,兄長切莫要錯過。均已成年,家中大小事務自會料理,請兄長放心與公子前往,弟盼望兄長助公子早rì逐鹿中原、縱橫天下。”

“是啊,孔明先生,我家公子乃漢室難得之棟樑,豈是那新野劉備、江東孫權能比。先生莫非要埋沒了自己這滿腹才華,抑或是要捨近求遠乃至棄明投暗、助紂為虐?”四處“遊蕩”的劉巴也忍不住了,便跟著諸葛均走了進來。

“子初,不得無禮!”

劉琮真是不知道感謝劉巴好還是訓斥他好,他短短几句話,倒是將諸葛亮的仕途擺得十分明白,要麼諸葛亮打算畢生不出仕,學習那襄陽司馬徽。不過劉巴此時出來說話並非無的放矢,而是劉琮事先定好的,來拜訪諸葛亮之前,劉琮又自己回憶了歷史上劉備三顧茅廬和隆中對。為的就是在陷入僵局的時候採取主動。

嚴格按史書記載,算來從諸葛亮叔叔去世,他自己帶著弟弟諸葛均在隆中晴耕雨讀已經七年了,諸葛亮高臥隆中,這七年,過的也並非是與那種世隔絕的世外桃源生活。這也並非他自己所希望的生活。在隆中,諸葛亮認真研讀史籍,總結歷代興亡的經驗教訓;密切注意當時的政治形勢,冷靜地觀察與分析各個政治集團實力的消長和鬥爭的成敗。而且經常與當地及因避戰禍而流亡到荊州的名士司馬徽、徐庶、石廣元、孟公威等人縱論時局變換,交換政見,暢談未來。

第44章 臥龍出山

他最佩服chūn秋時期齊國的名相管仲和戰國時期燕國的名將樂毅,並“每自比於管仲、樂毅”,立志要像管仲、樂毅那樣,幹一番有益於天下統一的事業。為此,諸葛亮高臥隆中,靜觀天下風雲變幻,等待時機,期遇明主,以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宏偉抱負。

怎樣才能夠實現自己的鴻鵠之志呢?諸葛亮時常在思考!綜觀其時軍閥混戰的結果,到赤壁戰前,只剩下了曹cāo、孫權、劉備、劉表、劉璋、公孫度、韓遂、馬騰等人。那麼,為什麼諸葛亮不投靠已經平定了北方,並“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cāo,或是已“據有江東,已歷三世”的孫權,而要為四處奔走,無固定的地盤的劉備出謀劃策呢?劉琮認為無非是有以下幾個原因:

雖然曹cāo實力最強,政治上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有利地位。並先後率軍消滅了呂布、袁術、袁紹等割據勢力,佔領了冀、幽、青、並等州,平定了北方,大有一舉平定南方,一統華夏的趨勢。但諸葛亮深知,曹cāo的手下有荀彧、郭嘉等一批賢才謀士,如投其帳下,難以其施展才能。

同時東漢王朝雖已名存實亡,但在漢末士人中仍有較大的影響。在許多漢末士人的眼中,曹cāo名為漢臣相實為漢賊。道不同不相為謀,諸葛亮自然不肯為其出謀劃策。這也是劉琮一開始就疾呼痛罵曹cāo的原因。劉琮和曹cāo等人的心思差不多,但他卻不得不高舉匡扶漢室的旗幟。要說服諸葛亮,就必須站在道義的制高點!

孫權雖據有江東之地已歷三世,但其缺乏統一天下的雄心,而諸葛亮志在結束分裂割據,完成統一大業。況且孫權承繼父兄基業,屬下早已有張昭、周瑜等一批元老重臣。諸葛亮深知如到孫權之處,同樣難以施展其蓋世之才。

史書記載在張昭薦亮於孫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