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可老蔣會見倫敦《每日快報》記者時,不是宣告抗戰到底,不歡迎任何國家出面調停嗎?”黃紹竑還是滿心疑慮。

“老蔣鬼就鬼在這裡。他這是說給西方政客和中國老百姓聽的,也給自己打氣。你沒注意到他的話有些名堂嗎?他是說‘非能將主權完全恢復’,才不接受調停。換句話說,只要日本人承認他是中國的領袖,給他名義上的主權,他就能接受調停。”李宗仁越說越氣,越說越激動,“‘主權’,單單主權就夠了嗎?難道東北、華北、京滬就不要啦!收復失地就這麼一筆勾銷了?!這種文字遊戲他就是太愛耍弄,可到頭來又能騙得了誰?”

黃紹竑越聽越覺得有理,心中的迷霧在漸漸散去。他沒想到武漢平靜的表面下,道道潛流卻在交迭撞擊,充滿險灘。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捲入其中,粉身碎骨。這時,他感到武漢不再那麼迷人,充滿誘惑力了。

“德公,不臨其境,不知其險啊!難怪你今天也貪圖起世外桃源的安逸了?”黃紹竑笑著打趣道。

“哎,咱們話可說清楚。我在武漢是為養病,僅此而已。病一痊癒,我馬上返回戰區。苟且偷安可不是你我所能幹的啊!當然,武漢我是不會再呆下去的,還是上前線更輕鬆些。”

“誰說不是。我在武漢再賴下去也沒意思,賭這口氣幹什麼?!我準備把地方要解決的一些問題寫成書面報告,老蔣一批,我馬上回返。”黃紹竑來了情緒,快言快語。

“嗯,挾天子以令諸侯。你不能挾他,這時候拿他一把還是可以的。武漢是塊是非之地,早走早好。再說不用很久,日本人就會向武漢發起進攻了。”李宗仁盯著漸漸變暗的湖面說道。遠處,已有點點燈火燃了起來。

“走吧,回去。你遠道而來,今天我請你再吃一回武昌魚。吃了這頓,下頓可就沒準嘍。”

李宗仁以東道主的身份,豪爽客氣地相邀道,可黃紹竑卻從這話中品到了一絲苦澀。

史迪威眼中的中國抗戰(1)

武漢,隨國民政府遷來的美國大使館裡,一位神秘的人物也在密切注視著中國形勢的發展,關注著東方兩個巨人的這場生死較量。他,就是當時的美國駐華武官、日後盟軍中國戰區的最高軍事長官史迪威上校。

上年底,當他繞過膠東半島來到武漢時,一切都使他那飽受西方薰陶的大腦混沌不堪。他覺得自己眼中這個神秘古國和中日之間的這場戰爭,就像他第一眼看到的武漢一樣撲朔迷離。混亂的碼頭、街區,擠滿成千上萬像熱鍋上螞蟻一般的人。大小官吏、投機商人、難民擠在一隊隊即將赴死的軍人和宣傳救國的熱血人士之中。在這裡,他既能看到一種不屈民族固有的獻身精神和充沛精力,也能看到一幕幕令人沮喪的懶散和麻木。雖然他斷斷續續在中國已呆了20多年了,但他還是認為,要真正瞭解中國,解開其中錯綜複雜的網結,比學中國話甚至更困難。

但聰明、固執的史迪威不會裹足不前。他充分利用了自己在中國20餘年的經歷,操一口流利的漢語,從武漢城到前線戰場,從戰略大後方到日本佔領區,他到處走,到處看,到處問。政府官吏、新聞記者、中日雙方將領都是他重點盯住的目標,而普普通通的中國百姓、士兵、學生也是他談話的物件。他觀察著、思索著、探尋著這場戰爭的方方面面,預測著中國遙遠的未來。自然,他也在琢磨中國人所做的這種犧牲,對他的祖國美利堅將帶來怎樣的影響。

他確實難。國內,總部軍事情報處的頂頭上司麥凱布上校處處與他作對,百般刁難,使他即使在萬里之外的中國也深感掣肘。在武漢,蔣介石對他的請示也是一推六二五,再不行就拖。他覺得自己像只被一道道繩索捆住了手腳的餓狼,眼看著別人忙著四處撒網,而自己卻只能幹吼。他呆在武漢覺得要發瘋了。

可史迪威畢竟是史迪威,他的倔強和對事業的狂熱追求使他從不服輸。他一生的座右銘別出心裁,但眼下對他卻再貼切不過了:不要讓那些狗雜種把你咬倒在地!他幾乎動用了國內軍界所有的關係,包括同窗好友馬歇爾將軍,才收拾住“迂腐的小官吏”麥凱布。他又巧妙地利用羅斯福對中國戰場的關注,透過美國政府對蔣介石施加壓力。他終於獲得了成功,他領到了一張能在中國各地四處“旅行”的通行證。

4月中旬,當他在蘭州結束探查蘇聯對中國的軍援情況返回武漢時,覺得這座城市有了令他吃驚的變化。中國人的情緒隨著臺兒莊的勝利,一夜間振奮、高昂起來。用他的話說就是“舉國上下欣喜若狂”。人們不再懷疑日軍也是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