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40斤,只給他190斤。一次他下地幹活,社員將一穗玉米放在他筐裡,隊長硬說是他偷的,在社員大會上鬥爭他,牛成貴感到走投無路,上吊自殺。

由於對出路感到茫然,也有知青鋌而走險。如1961年10月,湖北鄂城太和柯家地區曾破獲一個“中國###黨太和地區###司令部”,成員20名中,就有青年19人,其中有9名是回鄉知青。

1963年###廣西壯族自治區省委向中央的彙報中也提到,回鄉知青中“已有少數人搞投機倒把,和反革命分子瞎胡混,參加或組織反動組織。在知青中已產生了一些新的資產階級分子和新的反革命分子”。《###廣西自治區省委關於召開全區農村知識青年積極分子大會的請示報告》,《團的情況》,1963年第14期。這些問題引起了中央的重視,提出要重視和加強對回鄉知青的工作,但在強調階級鬥爭、扼殺農民一切發家致富積極性和個人創造性的大前提不變的情況下,回鄉知識青年找不到出路的現實是無法扭轉的。

1964年以後,為動員更多的城市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國家採取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幾乎將下鄉知青的一切都由國家包辦起來,諸如安置費、下鄉第一年的糧食補助、生活補貼等,回鄉知青則都與此無緣。這不僅在經濟上,而且在心理上都對知青造成不小的影響。下鄉知青雖已離開城市,卻仍認為國家應該為他們負責,而回鄉的農民子弟,卻從此成為徹底的農民,同是下鄉,感覺上卻低人一等,這也導致回鄉知青與下到當地的城市知青的矛盾。尤其是80年代末國家做出凡1962年以後下鄉的知青一律計算工齡的規定之後,那些最終因升學、當兵等途徑,憑藉自己不懈努力而成為城裡人的回鄉知青們,卻因自己當年是農民而不能與下鄉知青一樣計算下鄉的工齡,他們往往比同齡、同屆的同事們在工齡上少出幾年,並因此在福利補助、提職晉級和分配住房等關乎切身利益的問題上吃虧,他們會不滿地發問:我們哪一點不如你們?難道就因為我們的父母是農民?的確,人們在談到五六十年代因出身造成的不平等時,往往忽視了工農之間,也就是有城市戶口的人和農民之間的不平等,而這個不平等,才是最大的不平等。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餘波

第十一章

第一次返城風

1966年6月,史無前例的“###”爆發。國家、民族乃至每一個人的命運,都由此發生了突變,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也概莫能外。可是,當“###”前的幾乎一切制度,尤其是由劉少奇主持制定的一切制度都被作為“反革命修正主義黑貨”而被打倒之後,唯有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政策,卻從整體上被肯定下來。

知識青年們進行了第一次公開的抗爭,他們的呼聲立即就被“###”中興起的其他狂潮淹沒了,很少受人重視,幾乎無人傾聽,更少有人記起。但是,從這些呼聲中所###出的問題是深刻的,它被如此漠視這一現象本身,也頗為發人深省。

一餘波

“###”狂飆於1966年6月份的突起,並未使國家一切工作的執行立即中斷,在全國,形勢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對於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工作來說,由於1966年的安置計劃在上半年迄未達標,所以一度反而十分抓緊,尤其是剛剛著手建立的生產建設兵團,一直在各大城市積極地進行著招收知青的工作。

不僅在受“###”大潮波及較晚較少的地區,原有的知青安置工作還在按照慣性延續,即使在風暴的中心北京,組建華北生產建設兵團的工作也還在進行。“###”的爆發一度使青年的革命狂熱發展到極致,也曾將知青安置工作推上一個高潮,雖然這個高潮為時極其短暫,但也足以改變幾萬人一生的命運了。

天津市動員知青到甘肅農建師屯墾的工作一直在繼續。在“###”爆發的6月,就有600多名知青奔赴甘肅,市委提出的口號是讓這些青年“以實際行動回擊反革命黑幫的罪行”《知識青年聽毛主席的話走革命的道路》,《天津日報》,1966年6月11日。。兩天之後,又有600多名社會知識青年奔赴寧夏十三師。當月,還有800多名知青前往新疆。7月底,又有一批社會青年和在校學生開赴甘肅的武威和張掖,其中有些是尚未從中學畢業的在校生,小的年僅十四五歲。到此時為止,該市動員到新疆、甘肅、內蒙古的知識青年,已達10500人《天津日報》,1966年8月2日。。直到12月,仍有一批天津知青被送往甘肅,其中以社會青年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