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9部分

有張鶴在以後的使用過程中慢慢的開發了。平爐的鑄槽邊還設了水塔,用機關控制水的快慢,用來冷卻鐵水,這兩個爐子,估計完工不久,磚茬中還有黑泥看著好像沒有乾透。

姜明邊看著,嘆息著就算是後世中那黑心小鋼廠的裝置也比這個強上萬倍吧,看來極易損耗,要和張鶴說一聲多造幾座。當下並不多言,命人一層層的鐵礦和焦碳合著石頭放了下去,在喊一聲點火,登時紅光滿眼。

這樣一直燒到第二天,間張鶴不斷的命鐵匠去觀察火候,反正姜明也動冶煉,覺得差不多的時候,一聲出爐,工匠們開啟閥門機關,鐵水滾滾而出,登時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在場上的鐵匠們縱是打了半輩子鐵,也沒見過此等壯觀景象。這一爐,竟出了五千餘斤生鐵。

在宋的時候,由於工藝所限,生鐵產量低,哪裡比得上現代練鐵工藝。雖然姜明限於自己的知識水平,用的是比較古老的鍊鋼方法。依然不是在場諸人能夠想象得到的,不過此時姜明的心裡也是十分的緊張,這也是他第一次的鍊鋼,要是不成功,他也不知道怎麼辦了。

鐵水入鑄槽中,鑄成鐵塊,推入了平爐。

卻不讓焦碳直接和生鐵了,而是分為兩層。再喊了一聲起火,又開始燒了起來。這一次燒了很長的時間,足足有兩三天的時間,中間鴻兒過來找了一次,但是看見滿地都是光著膀子的壯漢,有含羞而去,姜明都沒有發現。

一直和張鶴說著話,還走到近前,一邊左右打量著橢圓形高爐矗立在地上,兩根高高聳立的煙k;正冒著滾滾濃煙。在豎爐旁邊還有兩個平爐,爐子旁邊有幾架風車,好多人再那裡搖的不亦樂乎,空氣不停地向爐子裡鼓動,爐子裡不斷傳來“呼呼”的火焰燃燒聲。

姜明拾級而上,順著扶梯向高爐上走去,張鶴跟在他後面。先到鍊鐵爐看了看,在一旁守候的工匠看見他們過來,連忙從觀察孔望裡一望,只見裡面波光閃閃,忙行禮道:“二位大人。這火候快到了。”聲音中帶著幾分興奮和激動。

姜明點點頭,向張鶴說道:“只等把鋼水放掉,就可以放鐵水了。如果成功,就要再多造幾個爐子,迴圈使用,我看著火大,磚頭有些扛不住啊。”張鶴點頭稱是。遂安排下去。沒有過多大一會,隨著一聲出爐的喊聲,鐵水滾滾而出,登時火光燭天,紅星閃動。

別說是姜明這個原創鍊鋼爐的人,就算是張鶴和手下的那批工匠那裡見過這種場面,一個個驚得呆了,嘴巴張得老大,下巴都差點掉下來了。連忙指揮人放水。兩排冷水放出,嗤嗤聲響個不停,一陣白色的煙霧騰了起來,瞬間就讓人的眼睛都看不清東西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m,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

第一第一百零三章 武器換裝計劃

古代,鋼鐵是從生鐵煅打而來,靠的是鐵匠一錘一的,要得到一塊好鋼,要錘打幾十次,甚至上百次,這就是我們平常說的一個成語“百鍊成鋼”的由來。

當煙霧散去,只見一塊塊鋼錠靜靜地躺在鑄槽裡,足足幾千斤。在場的人除了姜明外,誰也沒有見過如此之多的精鋼,心情那個激動已經不是筆墨能夠形容的了。這直接把生鐵煉成鋼,還是平生第一次看見。有的不顧滾燙的抱著鋼錠,激動得哭出聲來。

姜明終於算是鬆了一口氣,看來自己的記憶力還是可以的,不過這種鍊鋼爐構造也就是那幾大件,沒有什麼難度。既然精鋼練成,自己總算是可以放心的去交代一些工作了。

讓張鶴安排一下,工匠們繼續施工,然後兩個人就回到了基隆小城的住處,好好的洗洗澡,休息了一下。然後就可以商議下一步的武器換裝之事。

按照姜明的打算,如果鍊鋼成功,那麼就要加強武器裝備的建設,比如說,關於戰刀的問題,雖然他很不恥於旁邊一些島國的為人,但是對於其造刀的工藝還是有很深的印象。

世界三大名刃中有兩個就在臺灣的南北兩側。日本刀和馬來刀就是他後世知道的世界三大名刃之二。還有一大名刃是大馬士革刀。

大馬士革刀的產地是波,他們的刀可一劈武士鋼盔立成兩半而不捲刃,又可迎劃擲空的絲巾成完整的兩片,大顯良刃之犀利。相信現在早就被元朝所得到其中的鑄刃方法了。要不然在戰爭中,大宋將士在與之拼殺的過程中,兵器相交經常會出現迎刃而斷的現象。但是大馬士革刀所用的材料印度出產的烏茲鋼,不管是材料還是冶煉方法,都顯得遙不可及。只有從身邊的這另外兩種名刃身上想辦法了。

透過文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