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說要尊重剛剛盛年寡居的隆裕太后,更要尊重已經不起的慈禧太皇太后。要宸綱獨斷,遴選近支幼主入承大統,方便慈禧和隆裕教化改造。而慈禧卻輕描淡寫地說:‘這些年很辛苦了榮祿,我挑他的外孫作我的孫子’。表面上看,好像別人已經無法插嘴說話了。慈禧挑孫子,和太皇太后立新帝差距太大了,概念已經轉換了嘛,所有的人都沒法說話了。而實際上這裡面卻大有文章。還是一個私字!”說著說著,勾起了我好多好多的聯想。
我和霆都忘記了看車窗外清新亮麗的美景,他聽得聚精會神,我說得心馳神往,好像已經飛回到那個古老動盪的年代了:“從同治末年到光緒初年,榮祿就一直被破格簡拔,優榮殊恩前所未有。其實最早,他是以穆宗的壓馬大臣的身份與慈禧太后見面的。因為他在所有親貴中,特別英俊瀟灑,翩翩風度。所以從吏部、禮部特簡為穆宗的近隨。當時正處於盛年寡居尷尬地位的慈禧太后見到榮祿之後當然不會沒有想法,慕戀之情、人之常理。只是貴為‘以天下養’的太后,這個至極尊貴卻痛苦尷尬的地位,使她不能踐越禮教。‘母儀天下’的威嚴和尊隆,才是她垂簾秉政的資本,與諸多政敵和勢力抗衡的利器。所以她只能犧牲愛情而保全自身。但是她卻一直特別提拔和任用榮祿。直到東太后(孝貞慈安顯皇后)光緒七年架崩之時,慈禧太后已經和榮祿有了私情,小產了一個公主。當然,正史上沒有記載的。是當時李鴻章推薦的一位大夫,叫薛福成的藥方子和脈案裡透出來的。選榮祿的外孫做自己的孫子,事情還不光是這麼簡單。榮祿的女兒嫁給誰了?嫁給德宗的親弟弟載灃了。載灃是慈禧小叔子老醇王奕寰的第五子,是醇王側福晉劉佳氏誕育的長子。雖不是正室所出,但還是要尊慈禧的親妹妹、老醇王的嫡福晉葉赫那拉氏蓉兒為嫡母。這裡外裡,全是親上加親。她表面上輕描淡寫的一句話,讓別人無法諫言了,而且還動了這麼多心眼兒。可見她是個極聰明的人,不然怎麼能確立自己寡頭尊容的地位和實力,臨朝秉政這麼多年?”
“她早在戊戌變法的時候就看出來袁世凱為人險惡,大奸大詐,並警告當時的疆臣領袖、直隸總督榮祿,說自己活著還無所謂,自己一死,最先應該防備和殺掉的就是袁世凱。但表面上還是重用袁世凱,辦女師、練新兵,無不倚重,優榮有加。其實袁世凱和慈禧,誰心裡都明白是怎麼回事。這就是官場士宦生涯的虛偽和狡詐。其實清朝末年,從宣宗(道光)朝起,就爆發了鴉片戰爭。尤其是文宗(咸豐)、穆宗(同治)、德宗(光緒)三朝,確實是亂世之秋,各種國際形勢太複雜了。傳統的封建統治體系正在受到外來勢力前所未有的強烈衝擊。半殖民地半封建,僅僅是一個性質,一個概述。實際上這裡麵包含的問題太多了。國內的太平天國,東西發捻,義和拳和白蓮教等等有威脅中央政權的可能,國外的英法聯軍、八國聯軍、甚至各國的僱傭軍、宗教文化滲透、劫掠性商業、鴉片問題。大清三百餘年已經破爛得無可救藥的吏治,貪汙腐敗使整個官場糜爛變質,根本沒有辦事能力,統治職能大大降低。慈禧一個人根本無法改變當時的現狀。畢竟這是觀念和體制上的問題,慈禧不可能看到那麼遠。可她已經很不錯了。戊戌變法失敗之後,她還是保留了很多先進的變法條款,並沒有隨德宗的被幽禁瀛臺而全盤廢除。北大的前身就是那個時候保留下來的京師大學堂。”
“我們都說她喪權辱國,但她也曾經憤怒和悲哀,也想要國富民強,也想要理直氣壯的跟外國人說‘不’!她也努力過、嘗試過。但是觀念和方法上太陳舊、太保守。一方面要盡力彌合國家機器和體制上出現的問題,一方面要周旋於各國列強和勢力之間,一方面還想要勵精圖治、效仿日本透過改良來尋求新的出路和發展。她向外國公使的夫人們聽取國外的先進經驗,向美國派駐留學生幼童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統治經驗,向外派出欽差大臣考察憲政,為實現君主立憲制做出開明的態度和表率。但最後怎麼樣?還是敗了。到不是她的磨合沒有技巧,也不是她的政治嗅覺太不敏銳。她失敗就敗在她太愛自己了,愛得幾近瘋狂和扭曲**了靈魂。奢華得無以復加的衣食住行,沒完沒了的聚斂財富,徹頭徹尾的享樂主義,好現實啊!很多人面對的時候都會這樣選擇的。僅僅是一個慈禧會這樣選擇麼?畢竟這太誘惑了、太美好了、太現實了。現在很多人還是一這些為自己畢生追求的目標啊,但他們沒有坐在慈禧那個年代的那個位置上,所以就成了正當和可以理解的。可笑嗎?滑稽嗎?大清國的完蛋,就完蛋在這樣一個經歷了無數風雨和痛苦,處理了無數事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