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列車火車上僅有二十名印度兵在押送,而當晚他們的食物,都被人事先前投放了安眠藥,值守人員直到被游擊隊員將槍口頂到腦門上時才從睡夢中驚醒。
下藥的人不是游擊隊,而是配合游擊隊行動的英國情報局第五處的人員。這場軍火大劫案,本來就是英國人和拉塔尼自編自導的雙簧戲。
沒有放一槍,拉塔尼游擊隊就輕鬆地繳獲了整整三個團的軍火,其中甚至還有三輛英國人一併賣過來的“十字軍坦克”和十餘門火炮。這些都是英國人為拉塔尼游擊隊精心準備的“攻城裝備”。
1944年12月25日,這一天是聖誕節。
兩場戰爭正在西孟加拉發生。
一場發生在加爾各答,這是用煙花、聖誕禮物為彈藥的不流血的戰爭,是人心的戰爭。
當晚,加爾各答的天空釋放了大量的焰火,全市十餘萬在今年入教的國教教徒,連同幾倍於這個數字的他們的家人,正開心地看著新年的焰火。
這些印度藉的國教教徒,今天都對“神使”阿爾託利婭充滿感激之情,在這一天,當地的教會給每個信徒發放了足夠其全家飽餐一頓的“聖餐”。
不僅是這樣,在前一天平安夜的晚上,穿著聖誕老人服飾的國國教徒,還分乘著數十輛事前準備好的馬車,在城內到處流動,根據事前準備好的名單,挨家挨戶地朝信徒家裡贈送“神使阿爾託利婭”的禮物。
整個活動花費不小,但實際上國教和他們背後的英國政府,並沒有為此多花一個英鎊的錢。
宗教,本來就是一本萬利的活動。
君不見,無數的愚夫愚婦,平時省吃儉用,一分錢一分錢地摳,但進廟燒香捐獻搞封建迷信活動時,燒起錢來卻毫不心痛。
中國如此,外國也不例外。
在印度,那一座一座廟裡神明的“金身”(雕像),上面亮晶晶的東西,可都是實打實地黃金,這些“金身”都是無數信徒,包括大量的賤民、首陀羅,在宗教的洗腦下,從牙縫裡摳出來捐獻的。(注:具體的做法,是將黃金碾成薄薄的金箔,一張張地貼在雕像上粘上去,長年累月,無數的信徒積累下來的)
英國基督教(即國教)藉著阿爾託利婭的“神蹟”,在當地傳教成功後,這一年來這些加入該教的信徒,無論貧富都沒有少為該教進行捐獻,至於各類“免費”的“義務勞動”所創造的“無形價值”,就更是數不清了。
宗教,實際上是這世界上最邪惡的剝削手段。阿爾託利婭在加爾各答玩的把戲,不過是山寨菲羅斯教從前玩過的:用將教民為該教創造的財富,拿出一部分來返饋給他們而已。
但就是這種用教民的錢救濟教民的把戲,卻讓加爾各答市裡的印度人們感動得淚流滿面。
加爾各答這邊,夜晚的天空煙花燦爛。而幾百公里外的巴哈布林市,這時卻炮火連綿,爆火乍的閃光,照亮了被黑暗籠罩的城市。
截獲了足夠裝備三個整編團的軍火後,拉塔尼游擊隊補上了武器不足的最後一塊短板,輕易地將正規軍擴充到了萬餘人。靠著幾次繳獲,他更整出了兩個炮團和一個坦克連。
這點兵力,如果遇上英軍正規軍當然還是不夠看,但用來對付巴哈布林市土邦領主的那點守備部隊,卻已經強大太多了。
聖誕節當天,拉塔尼游擊隊集中了手中擁有的數十門各型火炮,六輛坦克,上萬人的兵力,對巴哈布林市發動猛攻。
拉塔尼手中的六輛坦克全是在繳獲至對手的十字軍坦克。其中三輛是前期戰爭中的戰利品,另外三輛是幾天前襲擊軍火列車的繳獲。為了讓這支暗中替自己幹髒活的游擊隊“補給方便”,英國人送到北方的裝備,有意地都是保持型號一致以方便他們補給,而那列軍火列車上,也有意準備了大量的坦克零配件以供維修替換。
十字軍坦克是一款巡洋坦克,其是法國戰役結束後裝備英軍的坦克。
法國戰役時,英軍參戰主要坦克是MKII型巡洋坦克和瑪蒂爾達步兵坦克。前者是重量為13噸的巡洋坦克,火炮為一門四十毫米的坦克炮,機槍三挺,乘員五人,但裝甲只有六到30毫米。
而他們的對手,德國的二號坦克,戰鬥重量超過十五噸,火炮相當,乘員四人,正面裝甲最大厚度卻達到40毫米。MKII巡洋坦克因為皮過薄的弱點,以及缺少電臺,和二號坦克較量時很吃力。
另一款瑪蒂爾達坦克,雖然裝甲厚度高達八十毫米,但I型只有機槍,II型勉強用上了40毫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