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毫無表現”了。
這其中蒂莫·布勞爾是最興奮的,他等了這麼久,終於讓他等到了一個絕好的機會。
“在這場比賽中榮錯失了個絕好的得分機會。這看起來很偶然,但是如果我們認真分析一下,就會發現這絕對不是什麼偶然了……本賽季,榮在拜仁慕尼黑的表現絕對沒有他上賽季在雲達不萊梅的時候更出色。在聯賽中可能體現的不是很明顯,但是在歐冠中,絕對是這樣的。想一想,上賽季僅僅只是在歐冠小組賽中的時候,榮光就進了多少個球?六個球!但是現在呢?只進了三個球,僅僅是上個賽季的一半。這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或許榮依然是這個聯賽中表現最出色的球員之一,但他在球場上的統治力已經不如從前,這也是事實……”
蒂莫·布勞爾為了黑榮光,連舊賬都翻出來了。
歐冠小組賽都結束了這麼久了,在當時他沒說什麼,現在他拿出來說事兒,目的很明顯。就是自己的論點找各種證據做支撐。
否則他空口白牙說榮光表現不好,也得有人信啊。
要知道記者最擅長的就是把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整合在一起,然後利用他們的手段,巧妙地編排組合,最終變成一篇符合他們要求的新聞稿。
猛地一看,他們說的都很有道理,而且能夠騙到不少不動腦子的人。
“實際上,之前榮的表現實在是太出色了,以至於我們都忽略了,其實他並沒有我們以為的那麼厲害。比如他的左腳實在是業餘,比如他白長了個一米八五的身高,卻不會頭球……對勒沃庫森的那個射門,就是榮用他不太擅長的左腳踢的,結果是什麼?踢飛了。我是一點都不吃驚,因為他確實不會左腳,他的右腳非常出色,但是左腳能力真是不敢恭維……”
蒂莫·布勞爾這次學精了,沒有在抓著榮光是否值九百萬稅前年薪這個話題不放。
這樣會顯得他批評榮光的動機太私人恩怨化了。那樣會降低他的“公正性”,會被別人認為是私怨,就得不到更多的人支援。
現在他閉口不談榮光和拜仁慕尼黑的薪水,只說榮光的表現,就事論事,大家自然不會覺得這有什麼不合適的。榮光確實踢飛了一腳很關鍵的球,為什麼還不能說呢?
而有心人自然會從這裡面看出他們想要的東西來——榮光既然還有很多缺點,他的表現也不如之前,那還有什麼資格拿一年稅前九百萬的年薪?
只要有人這麼想,並且同樣是記者,寫出來了,那就達到了蒂莫·布勞爾的目的。
蒂莫·布勞爾雖然現在不在《慕尼黑日報》供職了,但是他之前一直都在網上有一個部落格的,他會不定期在裡面寫一些文章。
當他被《慕尼黑日報》解僱之後,他索性把自己的主戰場搬到了部落格上,告訴大家以後他的文章都在部落格發了。當然了這家網站自然也是要給布勞爾錢的,因為布勞爾是個特別擅長引起爭議的記者,而有爭議就有人氣,有人氣邊有流量,有流量就有錢。
所以靠這網站給他的稿費,他也不愁生活。
他就在網站上發表自己的文章,也沒有人來審查他的內容,同時也不會受到報紙出刊的時間限制,寫完就可以發,緊跟資訊熱點,互動性也很強。而且在用詞上不會像在報社裡寫文章那樣有一些限制,他可以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帶有強烈的個人風格,會讓他的文章更加吸引人。
就在他這篇文章發出去之後沒多久,就被網站掛到了首頁推薦上,然後迅速吸引了網民們的關注。一天時間,就有了十萬瀏覽量,留言超過了五百條。
已經算是這部落格網站裡難得的人氣文章了。
現在看來,蒂莫·布勞爾被《慕尼黑日報》掃地出門,未必全都是壞事啊……
第565章 榮光的弱點?
蒂莫·布勞爾在網路上隨意批評榮光,網路給了他自由自在毫無拘束的空間。
在這裡,多麼奇葩的言論,都會得到大量的支援,所以蒂莫·布勞爾很快就在這裡找到了很多知己。
這就是網路的特性——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同時因為他是一個具有影響力的記者,所以他就算是在網上發表文章,也會有人將文章轉到線下來。
所以一樣有不少媒體在討論蒂莫·布勞爾所說的“榮光的缺點”。
“……沒有錯,榮確實不算是真正全能,他只是看起來很厲害而已,但並不是真正厲害。左腳和頭球都是他的問題。過於依賴帶球突破和右腳,是他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