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更到!
五千多來自灞上的府兵家眷到來,讓洮州城立時熱鬧無比。
不過大家放下行裝,馬上就迫不急待的問起分田的事情,說一千到一萬,他們千里迢迢來到這裡,更多的還是看中了這裡能分到很多田,要不,沒有人願意從繁華的關中跑到隴右邊關。
張超對此倒也早有準備,在家安置了下十三娘他們,便來到州衙前。看著那些聚集過來的百姓,他微笑著對吏員道,“張榜,開始劃片,然後抽籤!”
洮州的地都已經初步丈量過了,一塊塊的都登記在了官府冊上。現在要做的也簡單,先把這些家眷安置到他們的兒子兄弟等府兵所在的鄉屯,然後登記戶口人數。
“大家別急,先來辦理戶貼。辦好了戶貼,登記好了人數,然後就可以參加抽籤分地了。”
張超叫來了吏員,還有許多府兵幫忙,直接在州衙前來了一個現場辦公。
他們的府兵家人分在哪個鄉,那麼他們就也在哪個鄉落戶,再細分安置到下面的屯堡。
嘈雜,但卻也很有序。
辦好臨時戶帖,每個移民馬上拿到一張臨時的身份牌。
張超和馬周、許敬宗等一群官員站在一邊,看著這熱鬧景象非常高興,人多力量大啊。尤其是邊關之地,不缺田不缺地,缺的就只有人。有了人,很快就能興旺起來。
一萬府兵,他們的家眷過來就是上萬戶,加起來那就是至少五萬口人。五萬人口啊,那就是上州了。
上州刺史可是從三品高官,比下州的正四品下高了兩級。
原本四州沒有合併的時候,張超還得擔心移民太多,到時沒有太多好地可分,現在四個州加起來,幾百萬畝地真沒壓力。光是河谷好地,四州的就有上百萬畝了,別說還有那麼多坡地可以開墾呢。
再有一點原來這裡漢人少,番人多,番漢混血的人也多,民風驃悍,對朝廷沒多少忠心可言。但現在大批自關中來的移民,可就不一樣了。這些可是自關中來的,哪怕很多人祖上是從隴右遷去的羌民,但幾百年來,早就跟漢人無二了,張超給他們辦理的戶貼上也全都註明是漢民。
第一批移民五千多口,但其實也就千把戶。
很快把人分到了下面六個鄉,每鄉也才百來戶。分到鄉以後,再給大家分到屯堡。
柯老爹興匆匆的到了自己分的屯堡,柯十三是張超的衛兵,因此跟著兒子就分在臨潭縣邊上,算是城郊。
新村子就在潭水河邊,寬闊的河流,水清澈無比。
河兩岸相當平坦,遠處有山。
地多是荒的,有些熟地,聽說現在是州縣的公廨田和官員們的職田,十三的職田也在那裡。
“這地方好,這地多肥沃啊,好地啊。要是今冬修一下水渠,河裡的水直接就能引到田裡來,這地就成水澆地了。”
雖然新村子還是一片荒蕪,官府只是在這裡規劃了位置,可分在這的府兵們多數還是在軍府里居住。
不過柯老爹不覺得失望,反而十分興奮。
有地就好了,房子可以建,先蓋個茅草屋都沒關係,反正現在還是夏天,不冷,回頭在那邊山坡下挖窯洞,慢慢挖,不急。他和三個兒子都是窯匠,以後打上三孔大窯洞,帶上一個大院子。
縣鄉里的吏員,帶著移民們在地裡看過一圈,上面都寫了字,某地某塊,編號多少,畝數多少等。地都比較大,最小也是一兩畝一塊,有利於耕種。
“好了,大家地也看過了,現在我們開始抽籤分地,因為你們是來的早的,因此先抽籤,這是佔了便宜的。分地的規矩,是張使君訂下的。每丁百畝,一半谷地一半坡地,坡地谷地中,各一半為永業田,其餘為口分田。分到了地,大家就要抓緊時間墾荒出來,頭三年是免稅賦的,三年後課稅,若是三年後地還荒著,可是要罰錢的。”
柯老爹倒不擔心這個,就算家裡八百多畝地,可一開始先粗耕,把家裡地分成三批,輪流耕作,養養肥力。而且官府也說了,坡地可以放牧養殖,養牛養羊、植物種林也行的。
直接就在田裡抽籤分地。
每一大片地,都劃分為上百份,這樣保證不同地段的地,都有一份,不會哪家全好地哪家地都差。這樣的結果,就是一戶人家得抽好多次籤,幾百畝地,可能得分成十幾二十塊。大的一塊三十四畝,小的一塊可能只有十幾二十畝。
不過柯老爹每抽一個籤,還是都笑呵呵的,嘴都合不上了。
拿著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