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功必賞,可以升陳龍樹為廣西路都指揮使,升陳智略為廣南路都指揮使。”李超道,“都指揮使可是一路統兵大將,比起刺史當然是升賞。”
“會不會太急了些?”承乾問。
誰都知道都兵馬使這個官職,其實沒什麼實權。如今大唐制度,道州縣鄉四級區劃,道這一級長官是宣撫使,下面有三司衙門,分管行政、司法和軍事。都兵馬使就是管一道軍事的,但是,大唐現在又實行的是文武分離制度,尤其是軍隊的調兵、統兵等分離制。
一道內,以南衙府兵為主,以地方鄉團民兵為輔,還兼以預備役為動員補充兵。可都指揮使實際是無法真正統兵調兵的,統兵的是南衙十二衛,調兵的是樞密院和五軍都督府。道一級的都指揮使,其實管的是徵兵、後勤這塊,真正能管的也只是鄉兵民團,就連鄉兵,要徵召動員,也還得有上面的命令。
因此刺史升都指揮使,名升實降。如果升的是布政使,或者是按察使,那才算是升。
“這樣做也是為陳家好。”
陳家這次調動了數萬的私兵,這可是朝廷無法一直容忍的。因此隨著馮冼兩家覆滅,朝廷必然要收陳家之權。
陳家如果順服,那麼陳龍樹陳智略以後當然官照當,但他們過去在嶺南的特權就要收回了。
朝廷不可能讓他們繼續在端瀧二州任職,更不可能讓他們家族世襲二州之職。
南越王馮盎已經死了,南越首領的冼家也將滅亡。
陳家如果聰明,就知道此時該放權。交出對端瀧二州的控制,那他們也還能留下不少,他們的財富他們的土地等等都能得到保障,官也能繼續當,說不定還能晉升爵位。
如果他們要學馮家,那馮家的下場就是他們的明天。
“我們對嶺南的基本政策是不會變的,嶺南不可能再有土皇帝,也不會再有世襲酋帥,更不會有治外的俚獠之民。改土歸流,編戶齊民,這是必然趨勢。恩威並濟,一手打一手拉。”
“看看嶺南的這些豪首和俚獠垌主們吧,寧家被逐,馮冼被滅,他們沒有聯合起來,卻反而只是跟著我們身後,爭相撲上去對寧馮冼幾家撕咬,想多搶塊肉下來。”
李超冷笑。
李超不過是殺了馮盎立威,又丟擲了一些甜頭,這些人就完全忘記了他們的立場。
各州對於馮冼兩族勢力的清洗,比李超預測的還要乾淨。那是真正的撕咬絞殺,連渣都沒給剩下。
此時雷州灣內,李超的灞上號後面,跟著的是李超的幾十條船,上面是他的五千戰士。
諸多俚獠酋長們,早已經先李超一步趕來高州湊熱鬧了。
馮冼兩家的幾萬叛軍,已經陷入了他們的合圍之中。
艦隊沒有進入雷州港,此時的雷州港還只是個小漁村,長孫家的建設才剛開始。艦隊繞過雷州港,繼續沿岸北行,在茂名江口駛入江中。
茂名江,後世茂名的鑑江,這條河彙集了支流三橋河、陵羅江、竇江等南下入海。
下游河流很寬,艦隊直接沿江行駛。
進入高州地界,陳智略親自前來迎接。
這位曾經帶著上萬子弟入中原為楊廣驍果軍的大將,如今又成為大唐掃蕩嶺南的急先鋒。
“我們已經把八萬叛軍圍在了龍山!”
比計劃有些差遲,原計劃是將叛軍合圍在高州西面的大路嶺,而現在叛軍卻被圍在了高州北面的龍山。
龍山算是雲開大山的一個支脈,比大路嶺要大的多。八萬人鑽進山,也不容易清剿的。
“末將失職,請越王責罰。”
“無妨,既然已經圍住了,那就沒關係,他們也逃不出去。”
龍山雖大,但又不是雲開大山,也不是雲霧山,把山一圍,這八萬烏合之眾的叛軍就困死了,沒有糧草,沒有補給,困都能困死他們。
李超率部到達龍山,山下到處都是兵馬。
朝廷的官軍,地方的鄉兵,亂七八糟。
“嶺南議會的議員們都一了,所有的議員。”李超的號令還是很有威信的,那些被授予議員稱號的人,這次都來了。有的帶著數千人,有的只帶著幾十人,但反正都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