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0部分

進入21世紀之後,總共進行了三次軍事變革。

一是由美國發起、由美國主導的“資訊網路化”變革,主要是依靠高速資訊網路,提高各軍兵種的協同作戰能力。完成這次改革之後,各種軍事力量與打擊平臺不再是單獨的作戰力量,而是組成軍事打擊網路的結點。經過阿富汗戰爭與伊拉克戰爭的磨練,在伊朗戰爭中,美軍的“資訊網路軍事打擊系統”大展雄風,以摧枯拉朽之勢打垮了中東地區的頭號軍事強國。在此之前,共和國在第四次印巴戰爭與東海戰爭中還在追趕美國,努力打造現代化軍事系統。當然,再先進的軍事系統也有其先天弊端,不可能盡善盡美。隨著美國與共和國先後在戰爭中總結了“資訊網路化”帶來的變革,以及實戰中暴露的缺陷,新一輪軍事變革蓄勢待發。

二是由“電力革命”帶來的“能量革命”。從“資訊網落化”到“能量革命”,僅用了不到10年的時間。伊朗戰爭期間,美軍首先在戰場上使用新一代武器系統,包括配備了電熱化學炮的“朱姆汰爾特”級驅逐艦、高超音素巡航導彈、傾斜旋轉翼飛機等等。隨後的半島戰爭中,共和國的新一代武器系統登上戰場,包括配備了軌道電磁炮的“秦嶺”級巡洋艦與“太湖”級驅逐艦、混合動力潛艇、新一代核動力戰艦、全電動直升機、全電動戰車、主動電磁干擾裝置、電磁炸彈等等。這些先進武器裝備,都可列入“能量革命”的範疇,因為這些武器裝備都或多或少的採用了最先進的推進技術與能量儲備技術,與之前的武器裝備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其中電磁炮與全電動武器平臺最有代表性。

與“資訊網路化”變革相比,“能量革命”的影響更加深遠。

從戰爭誕生的那一天開始,能量級別就是戰爭基本性質的決定性因素。原始時代,弓箭充分利用了人體生物能,成為最致命的武器;冷兵器時代,騎兵利用了馬匹的生物能,成為主宰勝負的作戰力量;火器時代,槍炮利用了炸藥的化學能,成為新的戰爭之王;工業時代,蒸汽機成為推動戰爭的主要力量;進入機械化時代,內燃機以其更高的能量利用效率迅速取代蒸汽機,成為戰爭的主要動力;隨後還有外燃機(渦輪發動機)、電能、核能等各種各樣的能量用於戰爭,成為戰爭的主導力量。

“資訊網路化”實際上最佳化了能量的利用方式,沒有改變能量本質。

“能量革命”才從根本上改變了推動戰爭的能量本質。

正是如此,很多人才將“能量革命”與之前的“機械化革命”相提並論。

受各種基礎技術的限制,“能量革命”的潛力遠沒完全發揮出來。以可控聚變反應堆為例,雖然其應用前景非常廣泛,共和國在2029年、美國在2030年初先後完成了第一架配備小型可控聚變反應裝置的技術驗證機,使飛行器首次擁有了“無限巡航能力”,但是受其他相關技術的限制,可控聚變反應堆的應用範圍並不廣泛,共和國與美國的技術驗證機除了續航能力之外,其他效能指標太低,還不具備實用性。要想挖掘“能量革命”的潛能,必須在相關技術上取得突破。即便按照最樂觀的估計,幾項具有標誌性意義、能夠對“能量革命”產生重大影響的關鍵技術至少還要30年才能取得突破。

按照軍事變革的規律,新技術的誕生,必將催生新的軍事變革。

這就是2028年開始的第三次軍事變革:無人化時代。

“無人化時代”只有一項關鍵技術,即神經網路計算機。雖然在電子計算機時代,美國就研製了大量的無人作戰裝備,比如在空中飛的“全球鷹”與“捕食者”、在地上跑的“馱馬”、在海里遊的ULC(先進無人潛水器)等等。但是隨著美國的X…45B專案下馬,證明電子計算機的效能無法達到戰爭的最低需求,也就是說電子計算機的智慧化程度不足以取代人腦。

事實也確實如此,不管是“全球鷹”還是“暗星”,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無人武器,必須由身在後方的人員遙控。

2028年7月,第一臺神經網路計算機在共和國誕生(美國的第一臺神經網路計算機僅晚了2個月問世),宣告了神經網路計算機時代的到來。與電子計算機相比,採用了仿生技術的神經網路計算機的最大特點就是智慧化程度大大提高。雖然第一代神經網路計算機的效能算不上先進,因為共和國與美國為了降低開發難度,都選擇以昆蟲為模擬物件(共和國的以蝗蟲的神經系統為基礎,美國的則以蟑螂為基礎),但是隨著技術進步,神經網路計算機的發展潛力不可限量。實際上,即便以昆蟲的神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