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9部分

繼作四篇,文甚典美。乃悉撰次首目,為之解釋,名曰百官箴,凡四十八篇。其餘所著詩﹑賦﹑銘﹑頌﹑箴﹑吊及諸解詁,凡二十二篇。

注'一'楊雄傳曰:“箴莫大於虞箴,故遂作九州箴。”左傳曰,昔周辛甲之為太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闕,於虞人之箴曰:“芒芒禹夡,畫為九州。經啟九道,人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德用不擾,在帝夷羿,冒於原獸,忘其國恤,而思其麀牡。武不可重,用不恢於夏家,獸臣司原,敢告僕伕。”

熹平六年,靈帝思感舊德,乃圖畫廣及太尉黃瓊於省內,詔議郎蔡邕為其頌雲。

'一'

注'一'謝承書載其頌曰:“巖巖山嶽,配天作輔。降神有周,生申及甫。允茲漢室,誕育二後。曰胡曰黃,方軌齊武。惟道之淵,惟德之藪。股肱元首,代作心膂。天之烝人,有則有類。我胡我黃,鍾厥純懿。巍巍特進,仍踐其位。赫赫三事,七佩其紱。奕奕四牡,沃若文轡。

袞職龍章,其文有蔚。參曜乾颱,窮寵極貴。功加八荒,髃生以遂。超哉邈乎,莫與為二!”

論曰:爵任之於人重矣,全喪之於生大矣。懷祿以圖存者,仕子之恆情;審能而就列者,出身之常體。'一'夫紆於物則非己,直於志則犯俗,'二'辭其艱則乖義,徇其節則失身。'三'統之,方軌易因,險塗難御。'四'故昔人明慎於所受之分,彁彁於岐路之閒也。'五'如令志行無牽於物,臨生不先其存,後世何貶焉?'六'古人以宴安為戒,豈數公之謂平?'七'

注'一'列,位也。

注'二'紆,曲也。

注'三'徇,營也。

注'四'統者,總論上事也。方軌謂平路也。若履平路,易可因循;如踐險塗,則難免顛覆也。

注'五'呈材效職,則受之分明矣。彁彁,疑不前之貌也。明其分,則不可妄進。

注'六'守志直道,視死如歸,則後之人何從而貶責矣。

注'七'左傳曰:“宴安酖毒,不可懷也。”

贊曰:鄧﹑張作傅,無咎無譽。敏正疑律,防議章句。胡公庸庸,飾情恭貌。

朝章雖理,據正或橈。'一'

注'一'橈,曲也,易曰“棟橈兇”也。

校勘記

一四九五頁一0行在所以二千石奉終其身按:王先謙謂東觀記“在所”作“所在”。

一四九六頁三行賜爵關*(中)**'內'*侯據汲本改。按:刊誤謂案漢無關中侯,“中”當作“內”。

一四九六頁六行天子親臨吊臨殿本考證王會汾雲上“臨”字疑衍。今按:上“臨”字訓澠,下“臨”字讀如“臨於大宮”之“臨”,同字異訓,非衍文也。

一四九七頁五行王*(自)**'白'*上據汲本﹑殿本改。

一四九七頁一0行當過江行部中土*(民)**'人'*皆以江有子胥之神李慈銘謂“中土民”及下文“民懷喜悅”兩“民”字皆本當作“人”,此類皆宋以後校者妄以為章懷諱避而誤改之。今據改。

一四九七頁一三行*(民)**'人'*懷喜悅據殿本改。

一四九八頁六行食糒飲水而已按:汲本﹑殿本“食糒”下有“音憊糗也乾飯屑”七字,當原為小注而混入注中也。聚珍本東觀記亦衍“乾飯屑”三字。

一四九八頁一一行以為不宜冒險遠按:李慈銘謂“冒險遠”不成句,“遠”下當有“行”字。

一五0一頁三行三*(世)**'代'*常道據汲本改。按:刊誤謂“世”與“代”全別,緣太宗諱,遂更“世”為“代”。此合作“代”字,乃誤為“世”,蓋後人知此書中“世”字率皆換“代”,乃欲稍還正之,遂誤為此字也。

一五0二頁五行六經衰微按:“六”原鬥“大”,徑據汲本﹑殿本改正。

一五0二頁七行其年以災異寇賊策免按:沉家本謂按防之免在永初元年秋,此傳上言延平元年,又言安帝即位,而不著永初元年,則“其年”雲者似即延平元年,未免稍疏。

一五0四頁八行*'永初元年'*徵拜司空錢大昭謂敏代周章為司空,本紀在永初元年,“徵拜”上當有“永初元年”四字,下文“六年”二字乃有根,否則下六年竟似延平六年矣,南監本不誤。今據補。

一五0四頁一二行六世祖剛按:集解引惠棟說,謂渚宮故事“剛”作“綱”。

一五0五頁三行雄□真助*'其'*求*(其)*才據汲本﹑殿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