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6部分

上書雲:“弒君三十六。”今據春秋與劉向同,而東觀及續漢範氏諸本皆雲“三十二”,蓋誤也。威柄謂周禮之八柄,即爵﹑祿﹑生﹑置、予﹑奪﹑廢﹑誅也。利器謂國之權埶。假,借也。左傳曰“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也。

注'四'三桓謂季孫氏﹑叔孫氏﹑仲孫氏。三家皆出自魯桓公,故言三桓。並專權魯國。至魯昭公,遂為季氏所逐,平子乃攝行君事。田氏,陳敬仲之後,因自陳奔齊,改為田氏,遂執齊政,至田和乃篡齊。六卿謂晉之智氏﹑中行氏﹑範氏﹑韓氏﹑趙氏﹑魏氏,並專晉政,韓﹑趙﹑魏卒三分晉國也。諸呂謂呂產﹑呂祿也。產領南軍,祿領北軍,謀危劉氏,故曰“統嗣幾移”。

注'五'言親賢兼重,方可執政。孟子曰:“有伊尹之心則可,無伊尹之心則篡也。”

今大將軍雖欲□身自約,不敢僭差,然而天下遠近皆惶怖承旨,刺史二千石初除謁辭,求通待報,雖奉符璽,受臺□,不敢便去,久者至數十日。背王室,向私門,此乃上威損,下權盛也。人道悖於下,效驗見於天,雖有隱謀,神照其情,垂象見戒,以告人君。閒者月滿先節,過望不虧,'一'此臣驕溢背君,專功獨行也。陛下未深覺悟,故天重見戒,誠宜畏懼,以防其禍。詩云:“敬天之怒,不敢戲豫。”'二'若□政責躬,杜漸防萌,則兇妖銷滅,害除福湊矣。

注'一'易曰“天垂象,見吉凶”,故言見戒也。月滿先節謂未及望而滿也。東觀記亦*(雲)*作“先節”,俗本作“失節”,字之誤也。

注'二'詩大雅也。雷電震耀,天怒也。戲豫猶逸豫也。不敢自逸,所以敬天也。

夫壞崖破巖之水,源自涓涓;乾雲蔽日之木,起於鰃青。禁微則易,救末者難,人莫不忽於微細,以致其大。恩不忍誨,義不忍割,去事之後,未然之明鏡也。

臣愚以為左官外附之臣,'一'依託權門,傾覆諂諛,以求容媚者,宜行一切之誅。閒者大將軍再出,威振州郡,莫不賦斂吏人,遣使貢獻。大將軍雖雲不受,而物不還主,部署之吏無所畏憚,縱行非法,不伏罪辜,故海內貪猾,競為奸吏,小民吁嗟,怨氣滿腹。臣聞天不可以不剛,不剛則三光不明;'二'王不可以不強,不強則宰牧從橫。宜因大變,改政匡失,以塞天意。

注'一'前書:“左官附益阿黨之法設。”左官者,人道尚右,舍天子而事諸侯為左官。外附謂背正法而附私家。

注'二'三光,日﹑月﹑星也。天道尚剛。周易曰:“幹,健也。”左傳曰:“天為剛德。”

書奏十餘日,帝以鴻行太尉兼恚�荊�湍烯p北宮。於是收竇憲大將軍印綬,憲及諸弟皆自殺。

時大郡口五六十萬舉孝廉二人,小郡口二十萬並有蠻夷者亦舉二人,帝以為不均,下公卿會議。鴻與司空劉方上言:“凡口率之科,宜有階品,蠻夷錯雜,不得為數。自今郡國率二十萬口歲舉孝廉一人,四十萬二人,六十萬三人,八十萬四人,百萬五人,百二十萬六人。不滿二十萬二歲一人,不滿十萬三歲一人。”

帝從之。

六年,鴻薨,賜贈有加常禮。子湛嗣。*'湛'*卒,子浮嗣。浮卒,子夏嗣。'一'

注'一'東觀記及續漢書“夏”字作“夔”也。

論曰:孔子曰“太伯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一'孟子曰“聞伯夷之風者,貪夫廉,懦夫有立志”。若乃太伯以天下而違周,伯夷率絜情以去國,並未始有其讓也。'二'故太伯稱至德,伯夷稱賢人。後世聞其讓而慕其風,徇其名而昧其致,所以激詭行生而取與妄矣。'三'至夫鄧彪﹑劉愷,讓其弟以取義,使弟受非服而己厚其名,於義不亦薄乎!'四'君子立言,非苟顯其理,將以啟天下之方悟者;立行,非獨善其身,將以訓天下之方動者。言行之所開塞,可無慎哉!原丁鴻之心,主於忠愛乎?何其終悟而從義也!異夫數子類乎徇名者焉。

注'一'此上論語載孔子之言也。鄭玄注云:“太伯,周太王之長子,次子仲雍,次子季歷。太王見季歷賢,又生文王有聖人表,故欲立之,而未有命。太王疾,太伯因適吳﹑越採藥,太王歿而不返,季歷為喪主,一讓也。季歷赴之,不來奔喪,二讓也。免喪之後,遂斷髮文身,三讓也。三讓之美皆蔽隱不著,故人無得而稱焉。”

注'二'違,去也。未始猶未嘗也。言太伯﹑伯夷率性清絜,超然去國,未嘗故有求讓之名。

注'三'徇,營也。言二子非故立讓風以求聲譽,故至德稱於前古。後代之人直欲營慕其名,而昧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