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8部分

再說朝堂這邊的情況。吳凡在開宗明義地說了一番場面話後,扭頭看向一直侍立在主座旁邊的一名內侍文官。內侍文官會意,走前來幾步,將手裡的一封卷軸展開,開始詳細唸誦吳凡昨天向曹衝所說的十五條改革方案。

和吳凡料想的一樣,隨著內侍文官將這十五條方案逐一念出,滿朝文武的神情也隨之驟變,從原本的輕鬆隨意,到驚訝,怔愕,再到如開鍋一般交頭接耳議論紛紛,直到最後不少人連連搖頭大呼“不可”;期間場面當真是頗有些戲劇化的感覺。

這十五條改革大刀闊斧,將封建集權體制劈砍得幾乎支離破碎。那些大呼不可的官員中,無外乎此三種人:有一把年紀,腐儒之士,曹氏親族。

而年紀相對較輕的官員,對此則反應並不是很強烈,不論是支援還是反對。

至於那些和吳凡關係不錯的文武官員,則絕大多數都沒有發表任何看法,其實是以沉默來表示自己並不反對。而張遼、華雄、顏良、文丑、呂布、趙雲等和吳凡關係最為親密的幾十名官員,則明確表示支援吳凡的改革。

由此,朝堂內外數百名文武官員很快形成兩大派:支援改革派和反對改革派。保持中立的,也就是對改革報無所謂態度的幾乎沒有。這也難怪,畢竟當前這個時代人們意識中深植“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信條,平頭百姓尚且如此,這滿朝的文武官員就更是當仁不讓了。

因為他們很清楚這十五項改革是在這個國家的根基動刀子,或成或敗對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有著無法估量的巨大影響。歷數以前所有朝代的所有變法,和這次改革相比,簡直就像拿著老頭樂撓癢癢和一斧頭劈在後背一樣

此外,由於吳凡提出的改革,有許多條是針對官員的,比如官員犯法量刑加倍,比如爵位不可世代相襲等等,這些改革都深深地刺痛了保守反對派的利益和權勢,這讓他們如坐針氈,簡直是聲嘶力竭地高喊不可。

吳凡掃眼看了看下面的形勢,伸手示意了一下,下面正在爭論不休的雙方人員立即收聲停止,齊刷刷向著吳凡這邊看了過來。

“吳大司馬,恕老夫直言。國家的體制就像一面鼓,百姓被矇在鼓裡面;他們不能知道太多,而鼓更是不能遭到破壞。則君臣協力執起鼓槌,鼓聲鏗鏘振耳,隆隆不息。百姓在鼓聲之中心存惶惑,方能在國家財力困頓之時對重稅無怨,在國家遭受兵災之時對徵役無恨。如今,這十五項改革,就像斧錘相加將鼓徹底擊碎,將百姓從鼓裡面放出來,知道太多不應他們知道的東西。則國家再徵重稅時,百姓怨言四起;再強抓壯丁充軍時,百姓甚至奮起反擊,國家不攻自破矣”

搶在吳凡前面說話的人,是老臣楊彪。此人曾是獻帝手下大臣,後來被迫加入曹營,成為吳凡第二軍團旗下僚臣。其綜合表現稱得盡職盡責,尤其在吳凡妻女被困西河縣時,還曾親自率兵前往。

總的來說,吳凡對楊彪的表現還是挺滿意的。

不過,作為一名思想保守的老臣,尤其是意識中深植帝王尊統,百姓魚肉的理念,楊彪對於吳凡改革中的引導人民思想自由,適當減輕酷刑,以及從人民當中直接選舉官員指參議員和監察官選舉制度這些舉措不能理解,甚至認為這些舉措會招至國內大亂。因此,自投身曹營後就一直少言寡語的楊彪也忍不住了,第一個站出來向吳凡表示反對。

本來吳凡讓眾人停止議論,是要直接宣佈不論眾人反對也好,支援也罷,改革必須執行。此刻見楊彪說的這番大道理貌似頗像回事兒,殿內外眾多文武官員有為數不少的人都點頭贊同,甚至,有些原本支援吳凡改革的人也因此產生了對搖。

吳凡就意識到自己必須回駁幾句,以爭取支持者。雖然自己有克服所有阻力推行改革的決心,但是,若是能爭取到儘量多數的支持者,自然改革的效果會更好一些。

由此,吳凡回應道:

“楊大人,也請恕在下直言,你的思維方式是時候轉變一下了。國家之賦稅不僅足以保證國家正常運轉,尚可每年大量存餘。之所以歷朝歷代逢災年財力困頓,蓋是因為皇室揮霍,官僚,私吞公吞所致我所提倡之改革,在啟發民智的同時,亦加重官員刑罰,並完美監察機質,此三管齊下必定會令官員忌憚不已,迫使其清廉自律,而皇室亦由於權力被削弱,不得再與前朝那般奢華無度。由此,災年來臨之際,國庫之存銀完全可以應對,何需再徵重稅?至於兵役,我請問再場的每一位臣僚: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強迫人民充軍抵抗外敵,而不是號召他們自發地充軍去保衛自己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