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3部分

,也不禁紛紛起身來看。正當他們也為眼前這副戰後的悲涼而心神觸動之際,吳凡已是出聲道: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苟能制侵陵,豈在多傷殺”

隨著吳凡的聲音落下,足有近二十秒鐘的時間,整個會場鴉雀無聲,眾人都深深地沉浸在了吳凡這首詩的意境之中。

很多時候,評論一首詩文的好壞並不是只看前後對仗工整,選詞精美,而是看一首詩能否引人共鳴,能否烘托當時意境。而這首《前出塞》,在此時此境,恰好就做到了這一點。

歸根結底,善,乃是人之本xìng;所謂人之初,xìng本善也。如果能夠遏制戰亂紛爭,人人都是希望越少的血腥殺戮越好。

只是,以眼下的形勢來看,想要遏制戰亂紛爭,最好也是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統一這個亂世。在這個過程中少不得殺伐果斷,但是,誰又曾深刻地想過,那些在戰場上殺人不眨眼的將軍與兵士們,內心深處其實並非熱衷於此,而是不得已而為之。

吳凡這首《前出塞》沒什麼華麗的詞藻堆砌,也沒什麼極韻對仗互為引應;但是,用在此時,卻是極大的引發了在場眾人,尤其是眾位武將心中的共鳴,甚至有些比較感xìng的武將,還為這一首詩溼潤了雙眼。

最終,還是曹操打破了會場上的沉靜。長嘆了口氣,曹操微微點頭道: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嗯,這兩句道出了孟玄製軍之道,手下部隊皆屬精銳。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每場戰鬥,儘量以最有效的方式令敵軍部隊失去戰力。射人先射馬,看似矛盾,只因沒了戰馬騎兵仍可步行做戰;但是,也恰恰是這種矛盾的表現手法,道出了不願過多傷及無辜的心理,為後面的四句做下鋪墊。”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苟能制侵鄰,豈在多殺傷好,說得非常好戰場上血腥殺戮並非我等真實意願,如果能夠永保天下太平,蒼生安樂,我願立即卸下手中劍,享受子女繞膝之樂矣”

(注:就像同樣的話用在不同的場合會引發不同的效果一樣。“射人先射馬”並非曹操理解有誤,而是處身角度不同,理解也不同罷了。附一句:其實重甲一直認為我們現在譯解的詩詞之意,很多都不見得與作者當時想要表達的意思一樣)

曹操這道點評,為這首詩的意境起到了推bō助瀾的作用。類似典韋、許諸等一勇之夫,本來對吳凡這首詩表達的意思不是很清楚,一知半解。及至聽完曹操的點評,頓時如夢方醒一般,粗著嗓門大聲叫好;帶動整個會場上的眾人也都跟著紛紛叫好,其聲勢,遠遠蓋過了前面幾人獻詩的場面。

在這個過程中,站在場外觀眾中的呂玲綺,一雙明眸中閃動,星星點點,顯然已是被吳凡的詩境所感染。再看周圍眾人紛紛齊聲叫好,呂玲綺臉上洋溢著興奮的紅潮,比吳凡還要高興得多,彷彿是她在接受眾人的讚美一樣。

卻說吳凡,最初只是帶著點惡搞的心理參加這次漢詩大會,又逼不得已硬著頭皮獻詩。及至方才看到城外戰場上的慘景,再信口而出這首《前出塞》,就連吳凡自己都被這首詩打動了,不由得怔神許久。

不過,當聽到曹操點評到最後,大受詩境感染之際,竟然道出‘願卸下手中劍’這樣的話來,吳凡連忙向曹操拱手道:

“此時局勢,要結束戰亂,必要一統天下。肯請主公在天下一統之前,時刻緊握手中劍,指揮我曹軍將士為一統天下奮戰到底”

所謂詩意,往往描述的是一種理想主義;透過詩中意境,人們獲得感動,乃至共鳴,最後還是要回到現實中來。曹操擅寫詩,自然也容易被詩感動,吳凡還真有點擔心曹操會不會因為自己這篇抄襲之作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若是那樣,自己可就成了大罪人了。

當然了,吳凡也知道曹操的天下之志不是這麼容易動搖的。只是此時此景,結合曹操方才那句話,吳凡認為有必要承上啟下說點什麼,既是堅定曹操之志,同時也讓眾人藉此機會,更加緊密地凝聚在曹操周圍。

果然,吳凡話音剛一落下,眾人立即齊聲道:

“肯請主公指揮我軍為一統天下奮戰到底我等願竭盡全部心力完成一統天下之志”

曹操環顧眾人,欣慰地點頭,隨後又看向吳凡,笑道:

“孟玄之詩,意境不凡,論其精妙,實為不可多得之傳世佳作。我有意將這次漢詩大會的第一名授予孟玄,諸位可有意見?”

曹操向來就是這樣,明明已經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