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道:“王卿家不必放在心上,今日大殿之上的各位卿家皆可暢所欲言。不必有何顧及。”
太史慈看了看漢獻帝,不得不承認漢獻帝這小子果然有點手腕。
王子服更因為漢獻帝的這番話而生出誓死效命之心。
太史慈對王子服道:“王大人才思敏捷,在下佩服。”不理王子服一副被氣壞地模樣,自顧自地說道:“要另立新君,到底誰才是最好的人選呢?”看著眾人思索,太史慈沉聲道:“我們不是王允,自然不可能知道王允的打算,不過從整個事件來看,無疑王允認為劉焉乃是最佳的人選。”
眾人霍然動容。若然這件事情還有很多的疑問,但是至少太史慈的分析從眼前地戰局出發是立得住腳的。
漢獻帝一生最恨的就是窺視自己皇位之人,聞言冷然道:“太史卿家,可否說得仔細一些?”太史慈成竹在胸道:“王允老謀深算,為了擴張自己的權力根本就是無所不用其極,對漢中的戰事就是他一手發起的,王允以為有賈詡和張繡在,漢中指日可下,更可趁勢拿下益州。但他卻沒有想到漢中征戰多時卻毫無寸進,反而變成一種拖累。而這個時候,西涼方面又能因為楊彪在朝中地不公平待遇而和李寉郭汜作戰變得不積極,長安城中又有楊彪和呂布制肘,聖上的下落又長時間不知所蹤,這一切使得王允焦頭爛額,他當然會另謀出路。才會有暗中冊立新君的行動。“
眾人點頭。他們都是長安勢力的本土人物,自然知道太史慈所言非虛。太史慈見這些人已不知不覺被自己牽著鼻子走,心中大快,面上故作憂思狀道:”王允擁奉劉焉。那自然是好處多多,其一,劉焉雖然野心勃勃,但已年老,他的三個兒子都是闇弱無能之輩,一旦即位,利於王允控制;其二,劉焉一旦被立,則長安、漢中、益州三地的封鎖立時被打破,一旦劉焉身死,王允就可以兵不血刃地控制漢中和益州;其三,擁立劉焉之後,西涼的馬騰和韓遂自然不會再對王允陽奉陰違,更會感謝王允為王允效死命莫忘記馬騰、韓遂、楊彪、劉焉四人本就是好友;其四、這樣一來,自可解決掉長安的楊彪和呂布勢力,現在呂布遠走,和韓遂大戰池陽自然是察覺到了王允的用心。至於李寉郭汜,本就是見利忘義之輩,當然容易收買。如此一來,則漢中、益州、西涼、長安各地皆平。大家莫要忘記,王允一直和袁紹、袁術有聯絡,而兩人對當今聖上是什麼態度大家應該清楚。”
太史慈此番話說完,大廳之中靜悄悄。都在消化太史慈這番話的中心,更被太史慈為王允描繪出來的計劃所震撼。而且太史慈這番話也坐實了王允勾結袁紹和袁術的罪名。畢竟這兩兄弟一直不承認漢獻帝的帝位,按照太史慈的說法,為何王允會和袁紹結盟呢?也許他們的基礎就是王允要立劉焉為皇帝吧?
袁紹一直以來不就是想要立一個便於控制的劉姓子弟為皇帝嗎?他和王允當然是一拍即合了。
任何人都看得出來,若是王允真如太史慈這般計劃的話,那麼事成之後,王允絕對會成為繼太史慈之後。天下第二強大的勢力。
漢獻帝更是眼中厲芒閃動,他已經被太史慈這番話語中強大地邏輯能力所折服,更在暗中慶幸對付王允地正確性。好一會兒,王子服才道:“大司空言之有理,但是既然王允要收買馬騰和韓遂,為何王允還要捉拿楊彪?難道不怕適得其反嗎?”
太史慈哈哈一笑道:“這當然是恩威並施。捉拿楊彪不過是虛應了事罷了,若是王允真的想要對付楊彪,還不如抓來一刀殺了,何必像現在這樣關押著?那分明就是為了事成之後再把楊彪放了。打一個巴掌再給一個甜棗吃,反正到那個時候楊彪對時局朝政已經沒有多大的影響力了。還可換得馬騰這等人物誓死效命。莫忘記,馬騰韓遂和李傕郭汜停戰是在王允抓起楊彪之前。若是王允和兩人沒有密約,打死我都不相信!”眾人點頭。
王欣又問道:那麼劉樟三兄弟又是怎麼回事?要是王允想和劉焉合作的話;王允就一定要處理好這三兄弟的事情;可是這颯颯內兄弟現在已經失蹤了。
太史慈搖頭道:。劉樟三兄弟在哪裡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這事情是王允做的。
眾人大訝;太史慈趁機把賈羽當日地一翻分析說了出來。眾人初時覺得不可思議。但繼而一想馬上不得不承認太史慈的分析,要在長安城內外同時搶劫人質還可做得神不知鬼不覺,除了王充實在找不到第二個人。
如此一來,就可完美的解釋為何漢中戰事和咸陽被圍以及韓遂大軍與呂布大戰池陽長安地區的軍隊無動於衷了,因為那根本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