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證?”“我熟讀佛經,經常組織佛教徒一道開會念經,講經說法,經常在雜誌上宣傳佛教。我還——…”
清虛還是沒有說話,直接進屋。
第二天,晨起,清虛又問道:“你是否信佛?”邵易宇又是一晚沒睡,顏容憔悴:“信。”“何以為證?”邵易宇用盡自己的聰明才智想了一夜,道:“無以為證。”
清虛一聽,反而不走了:“為何不覺得自己每月向廟裡捐香油錢是信佛之證了?”
邵易宇道:“梁武帝大通元年(公元520年),達摩大師秉承了般若多羅的遺訓,就乘一隻做生意的商船,航海東來。先到中國南海。當時南海的刺史肖昂,馬上就寫了一道表上報梁武帝。梁武帝得知印度來了一個有道德的高僧達摩大師,心裡非常敬仰。於是派人到南海來專程迎接到金陵(南京)弘揚佛法,普度眾生。梁武帝是非常信仰佛法,而且大弘法化,發菩提心,興隆三寶,造廟度僧,佈施結緣。每隔五里地方,就造一座寺,每隔十里地方,就造一所庵,度很多善男信女去出家做和尚、當尼姑。他自己對於佛學也是非常精通,但他只知道著相事修,追求人天福報,不知道離相妙修求證佛果菩提。梁武帝一見到達摩大師,就請求開示法衣,問曰:朕一生所有造寺、度僧、寫經、弘揚佛法、到底有沒有功德?祖曰:沒有功德,只是人天之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看來雖有,實在沒有。帝曰:如何是真實功德呢?祖曰:清淨智慧是微妙圓融,本體空寂,無法可得,如是功德,絕對不是世間上有為之法所能求到的。帝曰:如何是聖人所求的第一義諦呢?祖曰:廓然浩蕩,本無聖賢。帝曰:對朕者誰?祖曰:我不認識。
達摩與梁武帝二人,一問一答,可惜不能契合於梁武帝的小機。由於教大機小,所以梁武帝不領悟達摩大師的根本法衣,達摩禪師認為既是機緣不合,就離開金陵到洛陽去。這真是情投意合千言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後來,梁武帝把上面問答情況,告知他的師父志公禪師,禪師聽後就大吃一驚,即對陛下說: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