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候,李治和武則天還親自派出官員,去督察這些事。只是接下來天氣會更嚴寒,會出現嚴重的兵凍、雪災,能不能保證今冬明春前方物資的供應,還是件挺考驗人的事。
從遼東方向傳來的軍報依然很多,我大軍已經佔領了大部原高麗的城池,原高麗境內的戰鬥已經逐漸趁於平息,大規模需要上萬人馬參加的戰鬥已經近一個月未發生,其他一些遼東的部落如靺鞨、奚等懾於我大軍的兵威,也選擇了合作,這些部落的頭領與歸降的高麗大臣和將領一樣,接受了大唐朝廷的封號及官職,並允許大唐軍隊進入他們的領地。
可以說經過半年多的戰爭,遼東一帶的戰火已經慢慢平息下來,我大唐在軍事上取得了勝利,接下來就要看如何將這塊地方治理好,讓這一帶的居民甘願接受大唐的統治。
從熊津大都督府派出的兵馬已經佔領雞林州,從長安出發的金仁問也抵達了那裡,雖然這位在長安長大的新羅王子威望遠不如其兄文武王金法敏,但原新羅大部有號召力的大臣及金法敏都已經當了我軍的俘虜,正在被押往內地的途中,或者被消滅了,原新羅境內的抵抗力量差不多是群龍無首,遼東道大軍的一部也已經開進雞林州境內,得我大唐支援的金仁問基本能掌控局面。
遼東的形勢一片大好,李績、劉仁願、劉仁軌等一部將領押著高藏、金法敏、泉男建、泉男產等原高麗、新羅的高層人物正在回內地的途中,他們會先於御駕抵達泰山腳下,一道參加封禪大典。
十二月中,御駕終於抵達泰山腳下,此時從遼東歸來,押著被俘的一眾原高麗、新羅君臣的李績、劉仁軌等人已經在泰山腳下等候好些天了。。。。。。(未完待續)
://。。
第二百七十四章這是開天闢地的事
'··]更新時間:2012102620:21:32本章字數:5983
(感謝牧榕友的月票!)
封禪儀式將在歲末年初時候進行,這是大唐皇帝首次在泰山舉行封禪。
封禪就是祭天地的儀式,“封”為祭天,“禪”為祭地。古人認為“天以高為尊,地以厚為德”,於是,凡所謂“受命於天”的帝王,為答謝天帝的“受命”之恩,便到接近天神的天下“最高”之山泰山之巔,積土為壇,增泰山之高以祭天,表示功歸於天;然後再到泰山之前近地祗的梁父、社首、云云等小山丘設壇祭地,表示厚上加厚,福廣恩厚以報地,祭天儀式選在泰山的最高處,祭地有多個選擇,這次李治封禪祭地選擇在社首。
整個封禪儀式自然要非常的隆重,要做的準備很多,雖然事前有一部官員先期抵達泰山腳下,為封禪做準備,但大多的禮節還是在皇帝抵達後才開始。御駕抵達泰山腳下後,各相關人員馬上緊張地準備去了,沒人敢去想要是出差錯會出現什麼情況。
在看到皇帝李治和皇后武則天也忙著為封禪儀式做準備時候,賀蘭敏之心裡不由的有感懷起來:李治前面的兩個唐朝皇帝,高祖李淵和太宗李世民都能沒到泰山封禪,功業遠不及李淵和李世民的李治卻有此機會,還真有點讓人覺得不舒服。
賀蘭敏之是知道,李世民有三次意欲封禪泰山,但最後終未成行。在賀蘭敏之眼裡。李治的功績無論如何都不能和李淵、李世民相比。但封禪泰山之舉,卻落到他頭上來,不舒服的感覺是油然而來。賀蘭敏之覺得唐朝的皇帝只有李世民才有資格封禪泰山,即使後來開創了開元盛世的李隆基也沒有資格,因為大唐在他手裡走向了衰敗。
李治統治時候雖然延續了貞觀盛世的雄風,但在他手裡,武則天這個女人取得了大權,李唐宗室遭到了血洗,讓李唐王朝蒙了汙,對外戰爭的大規模兵敗也在他手裡時候開始。這些都說明李治在功績上與他的父親相比差了很多;再因為李治在他心裡的壞形象,讓賀蘭敏之越加覺得這皇帝不配站在泰山之巔行這種“受命於天”的儀式。
雖然對李治有這種“鄙視”的心態起來,但在封禪儀式開始前做準備時候,賀蘭敏之卻絲毫不敢馬虎。全身心地去負責自己的事,也嚴令手下人,不得出任何差池。
御駕抵達泰山腳下時候,已經是十二月中了,封禪儀式選擇在來年的正月初一進行。
這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在御駕抵達泰山腳下之時,天剛好降了一場大雪,雖然降雪給大自然增添了美景,也被許多大臣喻為吉祥豐收之兆,但給封禪儀式增加了非常多的麻煩。也苦了所有參加儀式的人員,在冰天雪地裡忙活肯定不是件讓人快樂的事。不過這樣的天氣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