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2部分

都前,成都城裡原本分大城(太城)和小城(少城)兩部分,這兩部分東西相連。太城在東;“週迴八里”,是蜀侯官府所在地,為行政中心。少城在西,為縣治所在和商賈聚集之處,是經濟中心。

太城、少城各有九個城門;由此形成了十八門;時稱“十八郭”。太城北面的為咸陽門、朔門;南面的江橋門;少城南面有陽城門、宣明門;西面有市橋門(石牛門)和直西門”。

各城門均有門樓;有些城門樓歷史悠久,已經成為名勝古蹟,例如著名的宣明門樓又稱張儀樓,乃當年張儀主持所建。

東漢末年又在城南建錦官城、東官城;這也是成都稱為“錦官城”的由來。至於“蓉城”的稱呼,這個時候還沒有,因為還沒出現那位喜歡芙蓉花的後蜀主孟昶。

劉備稱帝后,將太城改稱為皇城。千萬別誤會,皇城還不是皇宮,皇城的確還是蜀漢的政治中心,各部衙門都在這裡辦公,但是皇宮只是皇城裡的一部分,被稱為宮城。

這聽上去有點亂,現在來總結一下,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個大圈裡面圈著四個小圈,其中一個較大的一個小圈裡面還圈著一個更小的圈。成都就是這樣一個圈圈圈圈圈的城池。

不是我結巴了,上面那句話中的第三個圈字是動詞,其餘四個圈字是名詞。一個大圈是指外城郭,裡面圈著:太城、少城、錦官城、東官城四個小圈。其中太城(皇城)裡面,還圈著一個宮城,也即是皇宮。

成都地形那麼複雜,地方那麼大,劉厚派進去的部隊很快就不夠用了,他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派出部隊,老實說,他手頭上那幾萬人去佔領一個成都城並不寬裕。

劉厚也不敢一下子將部隊鋪得太開、太散,只讓他們一個城郭一個城郭去控制,一個子城一個子城去佔領。

而在遇到激烈抵抗的軍營和皇城兩處地方,劉厚下令對這些抵抗者暫時圍而不攻。

原因是他們也擁有大量火器,且都是依險而守,如果強攻,必定死傷慘重,還是想辦法智取的好。

在軍營中抵抗的都是吳懿的死忠分子,領頭的是吳懿的兒子吳毓。這裡就沒什麼好說的了,劉厚派人暗殺了他父親,自古父仇不共戴天,想勸吳毓投降基本上沒什麼可能,唯有死戰而已。

而皇城江橋門那位守將則屬於一根筋型別的人。這位守將叫牛旦,人稱牛大膽,他之所以不投降不是因為他對吳懿有多忠誠,而是他認為自己的責任就是保衛皇城,就是守住這個江橋門防止任何人進入城中。

自己既然擔任了這個職責,就要執行到底,在沒有收到下一個命令前,他死也不肯下城牆投降。劉厚對這個將#軍人榮譽看得比自己生命還重要的人也感到無奈,只好下令包圍這處城門,容後再想辦法解決。

劉厚和郭攸之正坐在城外軍營的帥帳中,帥帳中間有一個一丈見方的大沙盤,沙盤赫然是成都城的微縮模型。這個沙盤上插滿了紅色和綠色的旗幟。

紅色代表hong軍,綠色代表敵人,這是一直以來hong軍的規矩。不斷有各支部隊的傳令兵小跑著進來,他們總是來到劉厚和郭攸之面前並腿立正,行了個軍禮後大聲報告:

“報告,xx師xx團xx營佔領了xx門,傷亡xx人,俘虜xx人,擊斃敵人xx人……,請指示下一步的行動。”

聽到這裡,沙盤邊上兩個參謀就會將代表hong軍的紅旗插到剛佔領的地方,將原來插在這裡的綠旗拿走。同時,他們還會在一張地圖上做出標註。

地圖上的標註就詳細多了,在這裡不但是變更旗幟的顏色,還要寫上各支部隊的番號和人數。這樣一來,那支部隊去到那裡,還剩多少人就一目瞭然了。

“報告,第二師是三團和第一師二團到達少城咸陽門,這裡的守將馮景不肯投降,隨軍的大司農丞王大人上前勸降無果,團長命某過來請示陛下,可否再派個官員去勸降。”這時候,又有一名傳令兵進入帥帳請示。

他所說的大司農丞是大司農的副手,秩俸千石;掌財政收支的統計財會事。這個官職大概相當於後世的戶部侍郎,算是個不小的官了。

劉厚看向郭攸之,並對他點了點頭,郭攸之會意,起身快步走出帥帳,出了帥帳後,他沒走多遠就進入了離帥帳沒多遠的一處大帳。

這處大帳熱鬧非常,裡面熙熙攘攘的都是人,這些人或站或坐,大部分人議論紛紛,使得一進入這處大帳就聽到一陣嗡嗡聲,如幾萬只蒼蠅在耳邊飛舞一樣。

但也有少部分人一言不發,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