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8部分

也幸好劉厚有2萬多東吳俘虜,這個時候都被劉厚趕出來當縴夫,否則,以劉厚那麼龐大的船隊,那麼巨型的艦船,很難找到足夠的縴夫來給他們拉船。

一開始的時候,劉厚還有心情觀賞一下沿江的風景,來時因為心裡擔憂著荊州的局勢,沒有心情好好看看長江兩岸的風景,實在是有點遺憾。現在心裡沒有事了,真是可以好好觀賞風景的時候。

可是,看了幾天後,劉厚就失去了看風景的興趣了。這該死的船速實在太慢了。長江真tm的長,怎麼走都走不到盡頭,實在令人心焦,任誰連續看了幾天單調的景色都會感到枯燥。劉厚感覺自己都快得焦慮症了。

特別是到了三峽,這裡水流喘急,險灘礁石多不勝數,很多地段你還不能不用縴夫來拉縴,你要是膽敢開啟風帆,肆無忌憚地在這裡橫衝直撞,那不用說,一定是粉身碎骨的下場。

第六十一章 關公迴歸

第六十一章關公迴歸

上回說到,魏吳兩軍圍攻荊州城月餘,趙雲像墨子一樣,將城池守禦得有板有眼,巋然不動。

這期間,劉厚也命令荊州號上的火槍隊對魏、吳兩國的兵營不斷進行偷襲和騷擾,也取得一定的戰績。不過兩國主帥都不是常人,想透過偷襲一戰定乾坤根本不可能。

雙方兵力太懸殊,劉厚這種旁門左道的偷襲戰術只能作為主戰場的有益補充,對大局沒有決定性的影響。就當司馬懿感嘆趙雲守城有墨家風範時,接到許昌來的一道命令,不由得大驚失色。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薨於洛陽,終年六十六歲,諡號武王。曹丕繼位為魏王,司馬懿接到國內的噩耗,不得已退兵還朝,陸遜失去了盟軍,也只得灰溜溜地退走,荊州之圍遂解。

劉厚在確定魏、吳兩國是真的退兵而不是佈局想誘殺自己後,帶領兵馬回到荊州城。這時候的荊州城真是滿目蒼夷,死傷慘重。

城牆上佈滿密密麻麻的坑,那是床弩所傷,還有很多地方被砸毀,那是投石機投擲的石頭砸的,雖然還沒有倒塌的城牆,但是要修復這些缺損,也是很費勁的,只好委屈東吳俘虜繼續勞作了。

傷亡情況也令劉厚很揪心。火槍兵傷亡一千多人,加上劉厚出擊時的傷亡人數,整個hong軍傷亡幾乎達到三千人,傷亡率超過一半了。其他新編的部隊傷亡更慘重,三千多人死亡,剩下的幾乎個個帶傷。另外民壯也有不計其數的傷亡。

可以說,荊州兵被打殘了,如果魏吳兩國不退兵,繼續圍攻下去,不出10天,城池必破。到時候劉厚只好灰溜溜逃回成都了。幸好曹操死的及時啊,劉厚不由得感嘆,難道自己真是有豬腳光環,冥冥中得到上天的保佑?

戰後的恢復工作是繁重的,無論是軍隊還是城防都損失慘重,需要長時間的修復。劉厚無心管這些,他將工作都交給了其他屬官,自己在城池裡到處閒逛溜達著,思考著人生。

經過這次實戰,他發現自己的火器部隊沒有想象中的厲害,像八國聯軍那樣靠幾千人就打敗清朝幾萬軍隊的情況,那是因為清朝軍隊已經腐朽不堪了。遇到三國時代這些經過幾十年戰爭洗禮的強兵悍將,靠幾千人打天下簡直是笑話。

這次荊州之戰,劉厚將他命名為第二次荊州之戰,這一次,劉厚無論陸軍還是海軍都遭受了嚴重的打擊,雖然沒有全軍覆沒,但也是狼狽而逃。原因只因一個詞:“數量”。自己和敵人數量相差太大了。

而要縮小數量的差距,附帶的問題很多,首先是人口問題。要徵兵,必須要有一定的人口基數,經過那麼多年的戰亂,人口已經降低到一個很危險的數值,現在各國的民、兵比差不多已經去到10比1,這是多年驚人的數字啊。而想短期內想提高人口數量實在是不容易。

其次是生產力的問題,劉厚的強軍除了靠刻苦的訓練外,最重要的是靠先進的武器裝備。而這些武器裝備的生產都很不容易,短期內想擴大生產規模也很難。這其中涉及到人口規模(生產人口)、資金、熟練的工匠(需要大量時間去訓練工匠)等等問題。

再有就是資金問題,自己沒錯是有很多賺錢的產業,水泥、造紙、印刷、釀酒、肥皂等等等等,但是所有這次產品都需要人來消費才能產生利潤的。

戰亂期間,人口減少,剩下的人多數淪為流民、貧民,這些人毫無消費能力可言,這就限制了自己靠這些新鮮產品賺錢的規模了。

歸根到底還是人口問題,一切問題到了最後竟然都溯源到了人力資源問題。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