麼事物、無論進行什麼儀式都要一式三份。
操辦皇帝的婚禮本身就夠忙夠累的了,他倒好,將這種忙累全部乘以三,他也就順理成章成為歷史上操辦皇帝婚禮最累的那個宗正。
第九十八章 皇家葬禮
第九十八章皇家葬禮
那個時候管風水、管選日子這種事情的衙門還不叫欽天監,而是叫太常寺,其主官叫太常卿,是九卿之首,屬官主要有太史,太樂,太祝,太宰,太卜,太醫六令丞,博士祭酒以及諸廟寢陵園等,機構複雜,編制龐大。
劉厚對這樣的一個雜七雜八的機構很無語,對於一個管風水、管占卜這樣雜事的衙門竟然居九卿之首更加無語。古人將祭祀看作是比戰爭更重要的國家大事,這一點令劉厚很難理解。
他很想將這個部門中關於迷信的一些功能去除掉,但是顯然現在還不是個好時機。現在要給劉備選一個下葬的好日子,還不得不用到這些神棍們。
於是,在劉厚橫挑鼻子豎挑眼的折騰下,戰戰兢兢的太常卿終於挑好了一個適宜安葬的日子。
十月二十七,宜:成服、祭祀、沐浴、安葬、除服、齋醮、移柩、入殮;忌:開市、嫁娶、安床、入宅、作灶1。
於是,這天就定為劉備下葬的日子,作為人子,劉厚本應該親自扶靈送葬,以彰顯自己是一個孝順的好兒子。不過諸葛亮、步騭、郭攸之等一干重臣研判過國內外的局勢,認為現在時局還不穩,皇帝實不宜輕易拋頭露面,以免為敵國所趁。
事實上的確是那樣,現在魏吳兩國都有大量細作潛伏在成都,他們也的確有想趁機行刺劉厚的計劃,眾大臣的小心不無道理。劉厚也知道這種情況,否則他就不用花費那麼大的成本打造那部防彈馬車了。
現在這部防彈車正好派上用場,劉厚打算自己就坐在那部防彈馬車裡去送葬了,這樣的話,就算遇到行刺自己也可以安枕無憂。
由於天下未定,財政緊張,葬禮一切從簡(看吧,劉厚又找到一個堂而皇之的藉口,其實他是嫌麻煩而已),不過再簡化,畢竟也是一位皇帝的葬禮,一定的規模、排場還是要的。
出靈這天,皇室、官府傾巢而出齊齊去送葬,走在最前面的是64位引幡人,高舉萬民旗傘;接著是皇帝的滷薄儀仗隊,有1628人之多,他們舉著各種兵器、幡旗和各式各樣的紙紮或綢緞製作的“燒活”;
抬棺木的扛夫,身穿孝服,每班有128人,分三班輪流抬送。在棺木後面是全副武裝的hong軍戰士;
然後是皇親國戚、各級官員,他們都不能騎馬坐轎或坐車,全部要披髮徒步,以示對先帝的尊敬,只有劉厚這個皇帝例外,他身穿內甲,外罩孝服躲在防彈車裡不敢露面,車駕前後左右還有大量荷槍實彈的親衛拱衛著,看這架勢不想出殯,倒像出征。
最後是大批的和尚、道士、尼姑、道姑等做法事的出家人,他們身著法衣,手執法器,不斷地吹奏、誦經。整支隊伍浩浩蕩蕩,十分威風。整支送葬隊伍綿延十里長,隊伍前頭已經到了成都城南的陵地,尾部還沒出皇宮。
劉厚現在雖然手頭上沒有多少錢,但是人馬還是很多的,除了各級官員、皇親國戚外,hong軍士兵多的是,用他們來撐排場、幹苦力、幹雜事又不用費什麼錢。
所以,一切從簡指的是那些要花錢的儀仗、裝飾物、陪葬品等,對於這些不用怎麼花錢就可以弄出來的排場他當然不會去省,於是愣是給他折騰個十里路長的送葬隊伍出來,這麼大的排場算是對得起自己這個便宜老爸了。
用來盛斂劉備的棺木,則選用兀突骨老家烏戈國進貢的上好金絲楠木造成,棺木雕工精美,造型古樸,堪稱藝術品,棺木做好後還刷上四十九道漆,防蟲、防蛀、防潮措施做得十分到位。
當初看到這副嚴絲合縫的棺木時,劉厚不知怎麼就想到馬王堆女屍,心裡想,不知道劉備的棺木會不會在兩千年後被人挖出來,然後發現他的屍身還儲存完好,尚未腐爛。
不過前提條件是他的墓葬不要被盜。這可是個大難題,他曾經問過諸葛亮有什麼辦法避免被盜墓,諸葛亮說,盜墓賊想盜墓,無非是想得到墓葬裡的金銀財寶而已,如果沒有什麼值得偷的,自然就沒有人去盜墓了。
話是那麼說,這個道理誰都懂,但是為什麼那些帝皇和那些有身份地位的人都喜歡放些金銀玉器進墓葬中陪葬呢?
古人覺得人死了還可以重生,或者在另外一個世界生活,所以一些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和金銀財富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