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領導者其實就是“頭銜領導者”,他們職務很高,地位顯赫,卻沒有真才實學,只是尸位素餐。但他們自己往往和渾人蓋一鳴一樣,根本看不到自己的不足,身居高位,頂著耀眼的頭銜之後,就以為自己高人一等,無所不能。
太嶽四俠後來又遇到了大俠蕭半和的女兒蕭中慧。不料,逍遙子卻被蕭中慧擒走,但他還是不忘誇口:“你抓住我的風池穴,那是足少陽和陽維脈之會,我自然是無法動彈,那也不足為奇,非戰之罪,雖敗猶榮。”
逍遙子生動刻畫出了“頭銜領導者”的花花架子模樣,難怪在他的組織中,其他三個成員會對他頂禮膜拜,心悅誠服。甚至在蕭中慧要將他處死之際,蓋一鳴等三人巴巴地趕上來,要求一起赴死。這其實不能說是義氣深重,而是愚昧到了極點。
無能卻自認為無所不能的領導者在組織中的副產品就是培育出一群阿諛奉承之徒。兩者互為寄生,缺一不可,形成了特定的組織生態。在沒有出現外來的威脅力量時,一切相安無事。“頭銜領導者”和奉承者你吹我捧,各取所需。
一旦威脅來臨,靠顯赫的頭銜和良好的自我感覺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就像太嶽四俠的遭遇一樣,張鏢師的刀可是不認頭銜的,蕭姑娘的刀更是沒長眼睛。
由此可見,“頭銜領導者”的命運註定是好不到哪裡去的。
而且,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一個領導者到底有沒有能力,不是看貼在牆上的組織架構圖上的位置的。群眾要看的是,領導者在管理實踐中的作為,在面對危機時的反應。
這就給“草根領導者”提供了出頭的機會。
事實上,越是充滿了“頭銜領導者”的組織,草根領導者的機會和機遇反而越大。因為“頭銜領導者”的唯一特長只是慣於享受高層職位帶來的種種特權待遇。一遇到艱難險阻,肯定是要把機會“讓”給更有需要的同志的。
“草根一族”正好藉此施展,其良好表現一旦獲得組織成員的認可,草根領導者就會確立自己非正式組織領導的地位。
這其實是一條“從士兵到將軍”的成長之路,特別適合沒有背景、不會攀龍附鳳者脫穎而出。這也給組織中有能力卻沒有頭銜的人才保留了一線希望。否則,他們必定會黯然離去。
所以,辯證地看,“頭銜領導者”的存在並不是一件純粹的壞事。若非他們的無能,又怎麼能有草根一族的出頭之日呢?
而“頭銜領導者”在組織內的出現是一種必然,只是時間的早晚不同罷了。一般來說,對於創業初始階段的組織來說,頭銜往往是過往功績的累積效應,組織的領導者往往是身經百戰的權威人物。但是,隨著組織的成功,就會出現承平日久的現象。這時候的組織往往就會出現“頭銜領導者”。
當組織中出現“頭銜領導者”和沒有頭銜的“草根領導者”並存的局面時,麻煩就開始萌發了。
“草根領導者”的威信因其不斷的實踐,必然會不斷增長。一旦“草根領導者”的威信增長到了讓“頭銜領導者”妒忌的程度,組織內就沒有安寧之日了。
兩者之間的矛盾鬥爭,其實也是給冗餘的組織提供了一個新陳代謝、機體更新的機會。組織是由人組織的,如果總是一成不變,組織就會逐漸失去活力,趨向老化,最終會喪失在市場中的地位。一旦“草根領導者”取代了“頭銜領導者”,組織的面貌就會煥然一新,新的領導者也將開創一番新的事業。
讀者諸君不要以為我們僅僅是在講武俠小說。中國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
曹操之子曹丕代漢而立;司馬懿之孫代魏建晉;行伍出身的趙匡胤,取代後周柴氏幼兒,建立大宋的江山,這都是俯拾皆是的例子。
連江山都可以換代,更何況其他的組織呢?
總之,“太嶽四俠”頭銜的背後給我們的啟發實在是太多了。有能力沒頭銜者大可不必著急,只要蓄積實力,瞅準時機,把握機會,一定會有魚躍龍門的一天。僥倖佔據了有利位置的“頭銜領導者”也要認識到,一個人不可能總是幸運,如果沒有實力做保證、一般當後臺,江山也會被雨打風吹去。
我們必須牢牢記住,事實勝於雄辯,實力勝過萬語。能夠讓領導者贏得尊敬的不是頭銜,而是品格和能力。沒能在實踐中表現出過硬能力的領導,終將失去自己的頭銜。��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袁承志為什麼沒殺了皇太極?(1)
俗話說,“殺父之仇,不共戴天”,袁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