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機會。
只有當魔教對五嶽劍派的生存造成嚴重威脅的時候,只有五嶽劍派的任何一派都不能獨立對付魔教的時候,五嶽劍派才有可能緊密團結起來,才有可能合而為一,融為一體。否則,出於各自利益邊界的不同,必然會成為勾心鬥角的分立勢力。
左冷禪應該精心策劃,甚至是故意製造與魔教的糾紛,把五嶽劍派全部捲入其中,充分利用敵人的力量來促進自己的併購計劃。
但他不但沒有正確地充分利用敵方資源,反而錯誤地加以運用。
他不斷派人假扮魔教,對其他四派進行追殺。比如,他派出兩路人馬,一舉殲滅了恆山派定閒、定靜、定逸三位高層,恆山弟子也多被殺傷。但最終假扮魔教的真相被揭穿,激起了恆山派的同仇敵愷,激烈反抗。令狐沖更是挺身而出,甘冒物議,以一介男子的身份擔當起恆山派的新掌門人,籠絡了三山五嶽的奇人異士,憑空給嵩山派增加了一個強勁的敵手。
即便是從陰謀家的角度,左冷禪也應該策劃讓真正的魔教來追殺恆山派,自己再挺身救險,收買人心,而不是自己假扮魔教,對恆山派趕盡殺絕。
恆山三定身亡之後,恆山派實力大打折扣。這樣的恆山派即便是歸到了嵩山派門下,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左冷禪絕對不應該殺死恆山三定。相反,這三位高手應該成為左冷禪對付魔教的得力武器,而不應該成為併購的犧牲品。
另外,在圍殲恆山派的過程中,左冷禪派出的高手也是傷亡慘重。綜合起來,嵩山派的實力受損的可不僅僅是一星半點。
(二)對威脅考慮不周
左冷禪做夢也沒想到,那個貌似謙謙君子的嶽不群會暗中使壞,最終令左冷禪功敗垂成,眼睜睜看著嶽不群踩在自己的頭上,登上了五嶽派掌門人的職位。回頭看來,左冷禪事前所作的一切,都是在為嶽不群做嫁衣。
左冷禪對潛在的威脅考慮不周,也是其失敗的重要原因。
(三)未慮及企業文化不融合
各門各派的企業文化是不一樣的,其價值觀也是不一樣的。如果將它們合併在一起,卻沒有相當高超的技能讓各不相同的文化和諧融合,即便併購在“結婚”的時候是“你儂我儂”,也會在今後的“過日子”中出現問題。
前面兩點,是併購不能順利推行的主要原因。而企業文化的不融合,除了也會阻止併購進行外,還會在併購行為完成後,導致併購的最終失敗。
五嶽劍派的企業文化和組織氣質大相徑庭,嵩山派霸氣沖天,而恆山派身屬佛門,自然是平心靜氣,與人無爭。泰山派是道家一脈。衡山派則是孤僻冷淡,漠不關心。華山派則表現出彬彬君子的風範。
即便是左冷禪能夠順利實現併購,恐怕也會因為文化的不融合導致併購並不成功。
(四)併購的成本過高
由於上述因素的影響,左冷禪的併購註定了只能是一場惡意併購。嵩山派也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在武俠組織中,最大的資源就是身手不凡的高手。而嵩山派因為強行推行併購犧牲的高手數量不在少數。比如,死在莫大先生劍下的“大嵩陽手”費彬,因圍殲恆山派而被令狐沖殺死的也不在少數。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按照嵩山派這樣硬橋硬馬的推行方法,即使完成了併購,各門派的高手恐怕也死傷過半了,對未來的組織價值大大下降。也就是說,成本實在太大了。
現實中的併購,也有成本過高的例子。這是指併購付出的價格太高,最終也會拖累合併之後公司的運營績效。
在真實的商業世界裡,併購是屢見不鮮的。併購的結果大多也像左冷禪主導的五嶽劍派併購案一樣,以失敗告終。但無論併購的成功率有多低,在目前和未來,仍將是一種最常用的擴張手段。
我們應該想方設法,致力於提高併購的成功率。而左冷禪的這個案例,其失敗的經驗完全可以超越武俠小說的虛幻世界,頗具現實意義,確實能夠給我們提供有益的參考。��
揭密郭襄的生日禮物(1)
蒙古兩路大軍進逼襄陽,大俠郭靖知道此番局勢緊急,非同小可,於是撒下英雄帖,遍請天下英雄齊集襄陽,會商抗敵禦侮大計。英雄大宴的會期定於十月十五,連開十天。而郭靖的小女兒郭襄的生日是十月廿四,恰在英雄大宴的節骨眼上。
郭靖忙忙碌碌,為國操勞,舉辦這英雄大宴,連素不相識的武林中人都要趕來助威效力。郭襄作為郭靖的女兒,肯定是要義無反顧助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