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五代的變化很多,官職廢置不常,主要設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財政的三司與主管軍事的樞密院,這個制度後由宋朝繼承。十國雖然臣服於五代,但是其政治架構大致上與五代等同。由於地方節度使不受管制,時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紛紛加強禁軍軍力以壓制地方實力派。為了抵制五代以來的武人干政現象,宋朝採取強幹弱枝政策。外交方面,唐朝時胡漢融合。外族陸續入住中國四周。唐朝崩潰進入五代十國後,出現了一些外族國家,例如沙陀建立五代的後唐、後晉與後漢等。而契丹先建立遼朝。其他還有党項。這些都對宋朝的國際局勢造成很深遠的影響。…
由於北方內亂、外族入侵與天災不斷,南方十國在人口、經濟、文化與科技方面皆勝於北方五代。這也是華南經濟再度勝過華北的時刻,此後這一局面再也沒有逆轉。十國為了擴充套件經濟,重視興修水利與經濟作物。發展貿易業、茶葉、紡織,錢塘江石塘也是在這個時期興建的。由於關中經濟崩潰。五代大多定都於隋唐大運河的樞紐開封,都城的因素與燕雲十六州的淪陷影響了宋朝的軍事與經濟。文化方面,本時期是詞發展的關鍵時期,禪宗也在本時期進入全興期。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經》,儲存了許多儒學經典。繪畫方面,不論南方北方都有獨到之處。
安史之亂後,唐朝由盛轉衰,在各地的藩鎮乘機做大
做強。而黃巢之亂以後的唐朝更是出現了“極目千里、無復煙火”的局面。亂事波及兩淮江南地區,當地群雄紛起抗敵,十國中的吳國與楚國得以建立。秦宗權之亂直到唐昭宗時才在朱全忠的努力下平定。
朱全忠、李克用與李茂貞這三派藩鎮影響了唐朝後期、五代前期的政治,而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更成為五代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的君主。朱全忠與李克用因故不合,雙方上至朝廷,下至藩鎮,都鬥爭不斷。朱全忠利用朝中的勢力打壓李克用,並且趁李克用與李茂貞等人抗衡之際威服河北各藩鎮,併吞河中軍、淄青軍等節度使領地。地盤的擴充使得朱全忠的勢力遠大於李克用。而關中的鳳翔節度使李茂貞雖然威脅唐廷,但因李克用與朱全忠的干涉而失敗。公元888年唐昭宗繼位後,宰相崔胤與宦官韓全誨爭權。唐昭宗被宦官韓全誨幽禁,崔胤緊急招喚朱全忠入援。而韓全誨強迫唐昭宗投靠李茂貞,朱全忠於是率軍圍困鳳翔。隔年,鳳翔軍糧草耗盡,李茂貞只好殺宦官韓全誨等人,與朱全忠和解。朱全忠趁機掌控朝中大權,還屠殺宦官數百人,派兵控制長安。崔胤後悔不已,有意擺脫朱全忠的威脅,暗中召募六軍十二衛,被朱全忠在長安的眼線所察覺。公元904年朱全忠殺崔胤,逼迫唐昭宗遷都洛陽,同年8月弒唐昭宗,另立昭宗子李柷為帝,即唐哀帝。朱全忠本想等統一後再奪取帝位,但因徵淮南失利,於907年逼迫唐哀帝禪讓,唐朝亡,五代十國時期開始。他改名朱晃,國號梁,史稱後梁,他即後梁太祖,最後定都東都汴州。
五代各朝雖然掌控中原與關中地區(除後梁未控制關中),但是沒有像唐朝一樣成為所有藩鎮認可的共主。主要勢力範圍也不出華北地區,只能說是一個藩鎮型的朝廷。各地藩鎮在唐朝滅亡後,初期有些政權依舊使用唐朝年號割據一方。有的奉五代為正朔,其他則是保境固守或稱帝爭天下。不管他們的外交策略是什麼,這些藩鎮都已經獨立自主,其中十個同時或相繼存在的具代表性的十個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家稱為十國。中原地區歸附後梁的半獨立政權有義武節度使、北平王王處直、成德節度使、趙王王鎔、盧龍節度使劉仁恭(公元911年其子劉守光稱帝獨立)等,獨立的是鳳翔節度使、岐王李茂貞建立的岐國,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克用建立的晉國 。蜀地方面,西川節度使、蜀王王建建立前蜀;湖廣一帶。佔據江陵周圍的荊南軍高季興在後唐時獨立,湖南武安軍馬殷建楚國。兩廣(嶺南)清海軍劉隱建南漢;江南地區,佔據兩淮吳地的淮南軍楊行密建吳國,浙江錢鏐建吳越國,福建王審知建閩國。另外。交趾靜海軍曲承裕自立,在越南歷史稱為曲家,是越南地區脫離中國的開端。党項族組成的定難軍也在陝北夏州一帶割據自立。位於河西瓜州的歸義軍一度建立金山國。此時晉、岐與吳依舊奉唐室年號,而前蜀稱帝,均不承認後梁,其餘政權都臣服後梁。…
後梁太祖針對唐朝後期的弊端做出不少強烈改革。他極度厭惡宦官,曾拒絕在南方避難的宦官返回京城;討厭唐廷高階官員,啟用失意士人如李振、敬翔等人,並且聽從李振建議。屠殺宰相裴樞、崔遠等三十名高官,史稱白馬之禍。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