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沒關係,李大少爺有日漸龐大的科學院呢,而且還有一位越來越得力的科技大臣,常林的好處是他做事格外認真執著,白話說就是特別鑽牛角尖,凡是李默分派的任務,肯定是不惜代價要辦好,這樣的人搞技術可能會成功,但卻缺乏了一些創新,但做自己的科學院管理助手卻是極好。
為了不讓來自各國的科學家們閒的無事,也為了不讓大家走彎路,科學院是李大少爺把持最嚴的機構,也是完全由他負責的部門。
但和技術相比,還有一件事更困擾他。
根據剛收到的電報說,濟南城已經被包圍了,整個山東納入手中已經指日可待,五師前鋒兩個營已經登陸登州灣,後續的大部隊也正在保護下源源不斷北上”依靠在上海外的那場對峙,被引開了目光的列強們根本沒反應過來前,登州灣就已經被控制,現在那裡有四艘戰列艦和新組建的潛艇第二大隊保護,除非菲利持曼敢投入全部主力,要不然就只能幹看著江蘇一點點被拿下!
江蘇,山西!
是北方僅次於直隸的膏脂之地,山西富有是因為那裡是晉商的發源地,清末晉商毫無疑問是這個國家最富有的一個群體,而江蘇則因為土地肥美,是這個國家最重要的糧倉。
這是北方為數不多的寶地,是李默絕不甘心放棄的,雖然有協議,但江蘇位於長江沿岸,誰也吃不準英美德法會不會干涉,所以他必須以最快的速度造成既成事實。
統一北方,是第一部戰略,這一步隨著從建軍之初便一力推行的快速反應和作戰能力,正在慢慢實現,雖然很想一口氣拿下南方,但李默卻深知,如果真在此刻揮軍南下,八國聯軍打少爺這一幕,恐怕真會出現。
還得再忍忍。
眼下最重要的是鞏固和消化北方諸省儘早納入政府體系中。
但如何納入這個體系,卻是令所有人頭疼不已,比這個更頭疼的是,如何推行改革則更為棘手。
這年頭,關內和關外是有極大差別的,之所以新政能在呂宋和關外三省順利推行,是因為呂宋孤懸外海,在精銳一代基本被西班牙人殺死後”當地人對武裝革命產生了疑慮”尤其是對反抗更強大的新華軍更為膽顫。
強大的武力保證了新政的推行,加上一億元的基礎設施投資和鼓勵種植等手段推出,基本上把失業者一網打盡,內部加速產業換代,減少失業率,開辦大量的輕工業工廠等手段,聯合外部嚴密的封鎖政策”使得大部分人絕了參加危險武裝革命的念頭。
而東北三省也同樣是因為如此,遼闊的土地,豐富的資源和大量投資,原本就人口稀少的三省給了新政迅速推行的土壤,得到了實惠的普通百姓也從旁觀漠視到積極響應,新政推行的很快。
但這要套用在關內就複雜了,並先擺在面前的最大問題就是土地!
電視上,清末明初那種森嚴的大家族制度不是說笑,大量的土地集中在這些地主和士伸手裡,圍繞在他們身邊,只是一些沒有土地的佃戶,長工,隨著一代代的繁衍,圍繞著一個或者幾個大地主,就形成了小鎮,他們在鎮上的權利和聲望就等於是土皇帝!
李默很清楚,任何一次王朝更迭的深層原因幾乎都和土地有關,歷朝歷代為何開過時能興盛,而後期卻都不行了呢?
大部分原因也是土地!
開國往往伴隨了長期的戰爭,使得人口銳減,土地資源開始釋放,不存在緊缺問題,到了後期人口暴增,土地開始緊張,外加隨著財富向少部分人集中,土地也出現了同樣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土地集中在了地主和士伸手中。
沒有土地的普通人,只能依附在他們身邊,圍繞著這些人生活,加上此刻土地的利用率,糧食的產量都是很低的,種田基本上是靠天吃飯,所以一旦出現了大的災情,往往是赤地千里,加上北方一條黃河,每年都會產生數以萬計的流民!
吃不飽,穿不暖的情況下,這些人就成了滋生動亂的禍根。
和人口稀少的關外三省相比,關內卻是人口密集,大清國留下了四億子民,這是中國歷史上人口最龐大的一個朝代,也導致了關內土地的極具緊張!
像山東、河南這兩地,都是人口大省,偏偏土地資源七八成都集中在地主手中。所以”土地改革,成為了擺在政務門口的一塊最大絆腳石!
李恩富為首的內閣有兩個意見,一是利用行政手段,強行購買地主的土地分給普通人,第二個是乾脆讓士兵挨家挨戶去要,不順眼的直接抓起來!
兩個辦法都有支持者,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