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臺電腦同時執行,導致這個月電費嚴重超標,再加上驚人網費,賣書賺到的幾百美元早就用完。
這段時間以來,經常有人來到廠房門口張望,詢問要幹什麼,起初以為是開辦工廠,不少找不到工作的閒人跑來詢問有沒有活幹。
這年代工作機會不多,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企業大量外遷,即使被眾多低收入人口拉下去,美國平均工資也有一千多美元,財富兩極分化很嚴重,就比如和蘇木同住的喬治,身為程式設計師實習期工資就高達三千五百美元,而收入低的一個月只有三四百美元。
蘇家三口人工作,工資只有平均工資的一半,賺到的錢繳納稅收後,除去買保險、供蘇木上學的費用,剩不了多少,以前還稍微好一些,前兩年蘇木奶奶生病,花光了積蓄。
每年一萬多美元的稅後收入,在不發達國家絕對是一筆鉅款,比華夏的“萬元戶”還有錢,可生活在美國,也就糊個口,不會缺衣少食沒錯,日子比大多數唐人街地區的居民好,但也談不上富裕,人們擠破頭都要來美國賺外匯,就是因為地域發展太不平衡,華夏如今買米、買肉還要憑票供應呢。
韓老闆一開始注意到門口有人,接著才發現是蘇木,讓員工們休息一會兒,向他走來,得意洋洋問道:“覺得怎麼樣,嚇到你了吧?哈哈哈!說不定能提前開業,貨正在拉過來,倉庫裡全都是,我已經讓人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