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正是漕幫弟子所顧忌,有人不禁怪起黃象,不肯讓幫主先行動手,落個贏不了的局面。有人喝道:“殺了他就算贏!”
潘如虎道:“我豈能殺得了左爺。”
石士寶喝道:“你動手先打敗他,我照樣能制伏他!”幫眾興起希望,只要幫主將人擊傷,石小祖或可一拼。
潘如虎暗歎反清復明觀念根深蒂固,有些人就是醒不過來。
正猶豫中,已聽得弘曆喝道:“全部封鎖,救人要緊!”正領著漕運督軍,逼迫而來,漕幫個個同仇敵情,恐有開戰之慮。
左仲儀暗歎,終說道:“不要鬥了,聖幫從此退出漕運經營,地盤全數交予漕幫!”
此語無異宣佈認輸,漕幫詫異,以為聽錯。朱小全冷道:“可說話算話?”
左仲儀道:“當然算數,七日之內不再拉,一月之內調回所有船支,兩月之內理清所有業務款項。”
漕幫弟子譁然欣喜,聽來似非戲言,暴利使人興奮。
左仲儀轉向潘如虎,道:“掌門快下令撤退吧,否則一戰,誰都得付出代價。”
潘如虎道:“多謝承讓!”轉向四小祖:“撤退吧,民不與官鬥,尤其石小祖且受通緝。”
三小祖始下令撤軍,激進份子霎時往後移去。有人扛著石小祖快速潛去,石小祖仍對左仲儀喝道:“退讓漕運一事,只能算贖罪,你若繼續和清朝狗官交往,遲早仍要鬥個你死我活!”
左仲儀道:“我的事,我自己會打理!”
石士寶始在揚眉吐氣下被擁退。
激進分子退走後,潘如虎始下令掠陣,準備“迎接”官船到來。
左仲儀甚快掠往漕船高處,向弘曆招手:“沒事了,誤會一場,寶爺請撤軍吧:”
弘曆見得左仲儀能蹦能跳,方自噓氣,暗道好險,急招手:“快快過來!”
左仲儀道:“你過來,介紹你認識漕幫掌門。”
弘曆道:“有此必要麼?”仍忌諱被圍困一事。
潘如虎下令漕船左右讓開,理出一條水路,準備迎接弘曆,自己則立於岸前招呼,算是歡迎舉止。
左仲儀忌於弘曆不來,讓漕幫大失面子,遂掠往潘如虎身邊,招手道:“寶爺請!”
如此一來,弘曆再不見人,實說不過去。漕運將領道:“爺若想去就去,對方若敢造次,定抄他片甲不留。”
此語雖引得漕幫弟子刺耳,卻無人反駁,畢竟幫主治理甚嚴,他們又非激進分子,一切忍讓為要。
弘曆終揮手,道:“過去吧!”官船緩緩行來,風及時護持左側,弘曆心頭抵定。百丈乍航即至,弘曆甚快登岸。潘如虎照樣行大禮:“草民潘如虎拜見寶親王千歲!”拜禮九十度已是極限,叩禮名談,其他漕幫弟子跟隨拜之。
弘曆既已落定,心神自定,大場面已見多,怎伯暴民造反,冷道:“潘掌門理的是漕運軍,怎讓手下滋事,難道無法指揮控制所有人麼?若真如此;可別怪朝廷派兵接掌了!”
潘如虎拱手道:“只是一場誤會,左爺已澄清,至於造事分子已受懲,有的且喪命,算是罪有應得,驚動寶千金,實是罪該萬死。”
左仲儀拜禮道:“造事者業已受懲,且潘掌門德高望重,足可擔當大任,漕運必可順利進行。”
弘曆怎不知左仲儀目的,暗道再挖下去,恐又是紛爭難了。道:“既是如此,倒可放心交予潘掌門,望你好好掌理一切。”
弘曆見事情已了,道:“那我告辭了,且到處瞧瞧,左爺一併來吧!”
左仲儀道:“在下和潘掌門另有要事洽商,待會再追上如何?”心想現在若跟去,豈非礙著漕幫弟子眼珠,還是暫緩為妙。
弘曆雖忌左仲儀再受困,但在其堅持下,也只好登船調頭離去,心想官船已至,?漕幫應不敢再作怪,若真再造反,必大軍毀之。
風及時則留在左仲儀身邊,忠心護主。
漕幫弟子一向高高在上,然卻被打官腔,滋味不好受,有人已暗中噓聲。
潘如虎道:“諸位皆有家累,莫要意氣用事,冤有頭債有主,當今若是好皇帝,人民過得溫飽,沒有理由除去,若是昏君,大家當挺身而出,這就是漕幫目前宗旨,至於私人恩怨,私人解決,懂麼?”
漕幫弟子應是,一一服從。
潘如虎這才讓他們分批離去,化解紛爭。隨後他始招待左仲儀進入分舵指揮廳,歉聲道:“一切全靠左爺委屈求全,現險境已過,左爺該收回退出漕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