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越多,越能增強對方的內功。道理與左柔的第一次相似,但病情有輕有重。
一般地暴露,可算作‘化功**’一類。
秦朝要吸人內力,當真是越來越方便。
就怕時間不夠用,吸入越多越難消化。
大部分人在內功上的病情,雖然遠不如左柔當初那般嚴重,但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時間拖得越久越嚴重,越影響內功進展。可是修煉內功時偏偏急不得,越急越容易走火入魔。
這麼一來,秦朝還愁沒內力可吸嗎?
救人可以,不收錢可以,收內力更好。
你好,我好,大家好!
內力吸多了,怕更多更雜更亂,不如一項一項修煉好之後轉嫁出去,只留下精華,種瓜得瓜送瓜留瓜子,種豆得豆送豆留豆子。每一顆瓜子、每一顆豆子都代表某一種內功。
理論上,所有內功都可化入‘北冥神功’。
理論上,所有招式都可化入‘天山折梅手’。
理論上,所有輕功都可化入‘凌波微步’。
關鍵是怎麼化入?
第一步可以加入,但加入與化入不相等。
只加入,只入不出,便失了正道,越走越偏,越久越難迴歸正道;只捨棄,只出不入,最仁義都捨棄不了多少,精神上可以更完美,事實未免太小仁小義,越走越遠離大仁大義。
秦朝走到這一步,知道個人的武功最強也只限於單挑,要應付圍攻,還得在借力打力上狠下功夫。據瞭解,借力打力最強莫過於明教‘乾坤大挪移’和武當‘太極拳’。
一主內,一主外。
兩者的關係類似於少林《易筋經》和《洗髓經》,一由內而外,一由外而內。照虛竹的方式修煉,秦朝從‘乾坤大挪移’到‘太極拳’,半天都不用。
八月十五中秋節,圓圓的月亮,圓圓的‘太極拳’,一上一下,天人合一。就這麼,秦朝像是個局外人,自顧自,像公園裡那些老爺爺、老太太,慢悠悠地打著太極拳……
別說別人看不懂,箇中奧妙,秦朝不都還在慢慢領悟嗎?
從中領悟得越多,越能體會學海無涯,武道漫漫。
‘太極拳’不只極慢,還得極快;不只極柔,還得極剛;只慢只快都不夠,只柔只剛都不足,得剛柔並濟,既慢且快。看著好像比那些老爺爺、老太太還慢,事實卻不只更慢。
還得更快。
不只更快,還得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