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商:★ ★ ★
高人指數:★ ★ ★ ★ ★
攻擊力:★ ★ ★ ★ ★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再加上一部《越女劍》,金庸十五大部武俠小說,驚天地,泣鬼神,構造了極為豐富、廣博、生動的藝術世界,創造出一大批讓人難以忘懷的栩栩如生的藝術人物:蕭峰、令狐沖、郭靖、楊過、黃蓉、任盈盈、阿朱等等。讀過金庸小說的人,誰也不會忘記這些閃光而動人的名字。
武和俠是金庸小說的基本和重心,小說中人物武功的高下,當然是人們最關心的事情,讀完金庸洋洋灑灑數百萬字的武俠小說,讀者在流連忘返之餘,往往一個問題會自然而然地浮現出來,這個問題就是在金庸這些如此眾多的人物中,誰的武功應該排在第一,是最厲害的呢?
就這麼一個自然而簡單的問題,乍一想,還真讓人摸不著頭腦。
金庸的這十五部小說,發生在不同的歷史朝代之中,時間、地點全然不同,所以各部小說中的人物,沒有一個恰當的參照體系來相比較,所以要真正挑出一個讓人服氣的第一高手來,還確實有些強人所難。
俗話說,文無第二,武無第一,看來這個第一高手之論,只能是一個懸疑。
不過且慢,對於發燒級的金迷來說,上面這種似是而非的議論,絕對不能讓人滿意,如此有趣而新鮮的問題,絕不可以就這樣搪塞了事,放在一邊。
就算勉為其難,好歹也要找出一點強詞奪理的精妙說法來。
所以,下面就讓我們來試試看。
金庸小說發生的年代,離我們最近的應該是《鹿鼎記》、《書劍恩仇錄》、《碧血劍》這幾本書。
這三本書的年代背景都是明末清初,武功的境界和檔次相差不多。
其中《書劍恩仇錄》是金庸的第一部武俠小說。金庸出手不凡,僅此一書就已宣告了一個大師的誕生。
《書劍恩仇錄》的出手表現了金庸超乎常人的博大雄渾的境界,一開始就不同於一般的“江湖恩仇”的武俠小說,著眼點放在了“江山誰主”這樣大氣度的話題上,書與劍的衝突,江湖與江山的對抗,英雄史詩,歷史情仇,眩人眼目。難怪金庸武俠小說的首席評論家竟推許這本金庸的處女作為“光芒萬丈”。
不過,此書畢竟是金庸的試筆之作,還沒有完全放開手腳,其武功招式的描寫,還隱約帶有舊派武俠小說描寫的痕跡,和日後《射鵰英雄傳》等著作相比,簡直是不可同日而語。因此,評選金庸小說武功之最,此書不在考慮之列。
比《書劍恩仇錄》年代略遠一點的是金庸的最後一部武俠小說《鹿鼎記》。
《鹿鼎記》的背景是明朝康熙盛世,據我們不過二百多年,種種史蹟、掌故、傳聞,還有許多史實遺蹟可考,所以《鹿鼎記》即使是藝術化和誇張了的小說,也不能不留有餘地。
細細想來,《鹿鼎記》是金庸武俠小說中最後一部小說,其實也是金庸武俠小說中最沒有武俠味的無武無俠的小說,連金庸自己在《鹿鼎記》的後記中也承認過:“《鹿鼎記》已然不太像武俠小說,毋寧說是歷史小說。”
既然在此書中“無武無俠”,此書中人物的武功當然也是較差勁的,就算是書中的第一好漢陳近南,其天下第一的武功,也絲毫沒有神乎其技的地方,倒是韋小寶的一把火藥槍令諸般絕世武學頓失顏色,由此看來,評選金庸小說中人物的武功之最,《鹿鼎記》當不在考慮之列。
時間再往前推算,緊靠《鹿鼎記》、《書劍恩仇錄》的應該是金庸創作的第二部小說《碧血劍》。
金庸在此書中,很注意藝術手法的創新,因此文藝腔較重,對人物武功描寫並不是十分側重。
《碧血劍》中的人物和《鹿鼎記》有前後照應關係,如《鹿鼎記》中的九難師太,即是《碧血劍》中的阿九,《碧血劍》和《鹿鼎記》人物的武功有繼承關係,自然相去不遠,所以《碧血劍》中的武功,也可以不加考慮。
我們如果將金庸小說按時間排序倒推,大約是這樣:
《鹿鼎記》(清)、《書劍恩仇錄》(清)、《碧血劍》(清明)、《飛狐外傳》(明)、《雪山飛狐》(明),《鴛鴦刀》(明初)、《倚天屠龍記》(元明)、《神鵰俠侶》(南宋)、《射鵰英雄傳》(南宋)、《天龍八部》(北宋)、《越女劍》(吳越春秋),另外還有幾部小說,即《連城訣》、《俠客行》、《白馬嘯西風》和《笑傲江湖》,難以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