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成績。
還是那句老話:推薦票,點選,收藏,求之!!!!!!!!!!
——————————————————————————————
暮春時節的京師,別有韻味。
氣溫不高不低,很舒服。空氣也不太乾燥,總帶著一抹後世江南韻味。
溼潤,溫和!
這也許是玉尹對宣和六年開封,給出的定論。
與後世那乾燥多風,四季極其不分明的環境相比,此時開封,更似江南。玉尹走出白礬樓時,呼吸著宣和六年的空氣,將心中積鬱清掃一空。
與馬娘子會面,很不愉快。
周良也看出玉尹不高興,只好在一旁低聲勸說:“小乙莫生氣,你不知馬娘子背景,所以心氣不順。可事實上,白礬樓能在京師立足,號稱開封府第一酒樓,若沒底氣,焉能如此?那馬娘子已多年未露面,這次為買你曲譜,親自招待,已是極看重了咱們市井小民,何必與之鬥氣?
反正你不也得了兩千貫,收穫頗豐說不得以後,自家還要尊小乙一聲‘大官人’。”
周良生得好嘴,話也極有道理。
只是這並未抹去玉尹心中不快。
玉尹也是個極傲氣之人。勿論前世,還是今生,他都不願向權貴折腰。
馬娘子要他曲譜,卻不要他編排,分明看他不起。
若不是馬娘子開頭便說出白礬樓和玉家鋪子關係,玉尹說不得早就拂袖離去,哪裡會和馬娘子繼續?一曲梁祝,對玉尹來說並不算太重要。北宋是戲曲蓬勃發展的時代,自唐以來,戲劇已有雛形。而北宋雜劇,便是後世戲曲前身幾十年後,崑曲將流行大江南北。玉尹前世研習古樂,自少不得對戲劇有所鑽研,腦子裡有幾十折戲,又怎會發愁?
他惱怒馬娘子那種居高臨下的態度,卻迫於白礬樓早年間對玉家鋪子的幫助,才答應交出梁祝曲譜。不過這樣也好,從今以後,玉家和白礬樓再無糾葛,只剩下生意上往來。對玉尹而言,倒也算是落得輕鬆。
這世上,人情債最難償還。
如今人情兩清,以後大路朝天,各走半邊吧
想到這裡,玉尹心情倒是好轉許多。
“二哥先留步!”
見周良要走,玉尹忙喚住他,而後急匆匆跑到鋪子上,拿了一貫錢,又回到周良跟前。
“今日多虧了二哥,這點是小乙心意,請二哥莫推辭。
待那勾當做好,小乙還有厚禮這點心意,二哥且拿去吃酒便是。”
周良半推半就,才算接受。
“早知小乙是做大事之人,這些錢,自家收下。
將來若有用得上地方,只管與自家說,決不推辭對了,還有件事要與你知。郭少三那三百貫快要到期了,小乙多小心,那廝斷不會輕易放手。自家和三哥會多留意他,有什麼訊息,會立刻通知小乙知曉。”
人啊,生於世上,若沒點名聲,真個被人看不起。
想想剛重生時,周良和石三對玉尹雖親熱,卻不會為他的事情大包大攬。
可轉眼一個多月,兩人態度已有變化。
而這一切,正是因玉尹聲名鵲起緣故,讓兩人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態度。
從最初尚高人一等,到而今迎奉。
不是說兩人品性如何,而是這現實,就是如此。
玉尹拱手,再次向周良道謝。兩人分開後,玉尹來到鋪子裡照看。鋪子的生意很不錯,黃小七等三個刀手,在羅四六帶領下,一直忙碌不停。
不時會有些穿戴俏麗的女子上來搭訕,但大都是些風塵女子。
玉尹興致有些不高,剛開始還會寒暄幾句,漸漸便沒了興趣。他讓黃小七從張二姐那邊的作坊裡,取來一支嵇琴。便是當初那位七娘贈與他的禮物那位七娘,以一支嵇琴,而得玉尹一曲《燕歸來》。隨後,她便起名燕七娘,短短時間裡居然有了些名聲,著實讓許多人羨慕。
雖然玉尹的名氣,大抵是在市井中流傳。
可那燕七娘,也非是國色天香,原只是普通歡樓中姐兒。就因為這一曲燕歸來,讓她得了不少人看重。甚至連那身價,也比以前高出許多。
那支嵇琴,便存放在作坊裡。
玉尹拿起嵇琴,深吸一口氣後,靜了靜心。
一曲二泉映月緩緩自嵇琴流出,剎那間,本喧囂的鋪子,頓時安靜下來。
人們安安靜靜上前,或是買些生肉,或是要些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