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進山採參的時間也很有講究。在清朝時,關內的漢人會偷渡到長白山,以挖參為業,每年4、5月就進山,一直到秋天霜後草木落葉才會出山,從那時起也興起了一個專用的名號“闖關東”。而後,隨著長白山周邊的人口增加,當地的居民也就把挖參作為副業,挖參的時間一般選擇是在每年農曆的七八月份,這時參籽成熟,顏色鮮紅,人參也容易被發現,這時節也是人參生長過程中生命力最旺盛的時期,因此也是進山採參的黃金季節。
進山挖參除了要克服山深密林的迷路外,還可能會遇到兇猛的野獸和毒蛇,所以,進山前需要帶足防身的器具,個人口糧和簡單的炊具和食鹽,防雨工具和行李等。儘量縮減個人攜帶物品的重量,因為在採找人參時會採集到各種野菜、蘑菇,抓到河魚和小野獸等補充食物。
第二天,在李亦的幫助下,曲晨三人也精簡了準備好進山的揹包,跟在李爸身後朝著長白山而去。進山之前匯合了早已等在林口的一位中年人,後來他們才知道進山挖參也叫放山,放山的人數很是忌諱2、4、5,因此李爸昨晚招呼好了相熟的朋友一起,曲晨他們也跟著李亦喊他鄭伯。
初次進山,曲晨三人是興奮的,穿梭在密林深草間,每個人提著一根被修整好的粗木枝,時不時打打身邊的草叢,驚嚇深叢中蟄伏的蛇蟲。雖然只是根粗木枝,卻有著專門的名稱……梭子棍,主要是在放山尋找人參時剝離深叢雜草和當行走的拄杖。
所有人都知道長白山的人參都長在幽山深谷中,但進了山便感覺眼前四周到處都是樹,除了抬頭能從茂密的林葉間見到巴掌大的天空,曲晨他們初次進山毫無方向可言。前面有鄭伯帶路,幾個人便悶著頭跟著走,爬過一個坡,轉過一片石巖,早已不知當初進山的林口在身後哪個方向。
走走停停,累了便找個空曠的地方吃點東西,休息片刻,而後又繼續在山間行走。直到天色漸漸暗了下來,鄭伯和李爸商量著找到一個小山洞臨時過夜,除了李亦稍有點經驗可以幫忙外,曲晨三人只能在一旁看著鄭伯和李爸忙著支睡鋪,幫著撿撿樹枝,又在山洞口支了鍋灶,又看著李爸熟練的升火燒水做湯。
叢林裡過夜的第一日讓他們吃大了苦頭,雖然帶有驅蚊蟲的藥,但整夜裡耳邊一直傳來嗡嗡的聲音,讓他們幾個從小嬌慣長大的少年,一夜沒有睡個安穩覺。
第二天一大早,隨便吃了點填飽肚子後,又都紅著眼睛跟著鄭伯的腳步離開了小山洞。經過昨日的相處也熟悉了點,楊凡在鄭伯身後攀談也讓曲晨對人參的生長環境有一定的認識,人參也不不是什麼地方都長,經驗豐富的人會看山型,最好是山坡的偏坡,紅松、柞木等闊葉木生長比較多的地方,低窪的地方和太澇的地方,還有樹下草長得特別茂盛或不長草的地方,基本不適宜人參的存活生長,所以這些地方都不用找。而雜草稀疏和草頭平整的地方則要仔細尋找。
終於在接近正午時分眾人又爬上了一座小山頂,曲晨他們初次深入長白山的旅程也到此劃為一個結束的句點,也是接下來回返山路尋參的起點。原地休整後順著來路下山,只是這次卻不再悶頭跟著前面人的腳步,而是分散開向山下慢慢尋找。
這找參也是個細緻活,山上還有很多種草與人參的葉子很相似,為了保證不眼花每隔段時間要停下來休整。這時節的鮮豔的參籽也成熟了,滿山刺五加的葉子和果實與人參幾乎一樣,只是杆上多了幾根刺,這也在考驗著放山人的眼力。
當然,除了眼力和經驗,那還得有運氣,氣運來的時候摔個跟頭也能摔出參來。歷來氣運與人參有關的傳說也不在少數,李爸他們也能舉出幾個身邊的例子。
長白山的人參是滿族先族信奉的神靈,在大清朝立國之前人參是最重要的財富來源,據說努爾哈赤年輕時就曾因挖參險些丟了性命,而皇太極則是把參苗供在起居室內。身為滿族先族的後人,李爸這些參客們更願意相信,蘊育了珍寶人參的長白山是有靈性的。
短短三兩日時間,山裡的野參極不易尋到,即使是李爸和鄭伯這樣的老參客也只找到兩棵,按這兩棵野參的重量來看大約都是七八十年的參了。到目前為止一無所獲的楊凡他們更是仔細的翻著樹根草葉,倏然,曲晨隱隱間地感覺到一絲意念,回頭看了眼低頭認真尋找的幾人,獨自向右手邊的方向走出幾米遠。
隨著他與一行人之間的距離拉開,感覺到的意念越來越清晰,戴著銀環的右手也開始發熱,能感覺出那裡散發出旺盛的生命力氣息。眼前是一株從表面即可看出樹齡很長很長的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