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部分

【原文】

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①。觀過,斯知仁矣。”

【註釋】

①黨:類別,型別。

【譯文】

孔子說:“人的過錯各有不同的型別。觀察一個人的過錯也可 以知道這人有沒有仁心。”

【讀解】

觀過知仁,實際上也就是從一個人所犯的過錯中識別人。這 是很有意思的考察人的方法。

據《後漢書·吳祐傳》記載,有一個叫孫性的人私自搜刮老 百姓的錢買來衣服孝敬父親,父親知道後大怒,孫性也知道自己 做錯了,便拿著衣服去向吳拓自首。吳拓問明緣由後說:“因為孝 敬父親而承受了汙穢的名聲,這就是‘觀過,斯知仁矣!”不僅 沒有處罰孫性,反而將衣服送給了他,讓他去孝敬父親。

這就是“觀過知仁”方法的實際運用,這種方法蘊含著從反 面看問題的辯證思想,說它有“一分為二”的觀點也無不可。因為,每個人都難免會有過錯,但過錯的性質有所不同。有的過錯 是“十惡不赦”的,有的過錯卻有種種複雜的原因,比如說動機不錯,但結果造成錯誤。如此等等,都需要我們作細緻的觀察、分 析,找出他之所以犯錯誤的原因,從他的過錯中進一步認識他的 品質,發現他的優點和長處,從而加以合理的利用。

這種“觀過知仁”的方法,是不是應該編入“人才學”或 “思想政治工作學”的教村中去呢?

………………………………………………

人的天職在勇於探索真理

【原文】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文】

孔子說:“早上悟得真理,就是當晚死去也沒有什麼遺憾了!”

【讀解】

哥白尼說:“人的天職在勇於探索真理。”

“朝聞道,夕凡可矣!”正是一種探索真理,獻身真理的態度 和精神。

夏明翰說:“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真理比生命更重要, 自然可以“朝聞道,夕死可矣!

絕對的理想主義者是能夠做到死而無憾的。

………………………………………………

讀書人不以吃穿為追求

【原文】

子曰:“士①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註釋】

①士:“士”在古代有多種含義,是一種特殊的階層,總起來說,是指有 知識,有修養,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論語》中的“士”則多指讀書人,即 知識分子。

【譯文】

孔子說:“讀書人立志於追求真理,卻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為 恥辱,那就值不得和他談論什麼了。”

【讀解】

按照孔子的觀點,一個人既已主志獻身於精神方面的事業,就 不應以吃穿等物質方面的生活為追求,因為他的。。思不能被物質 方面的慾望所分佔。

這種觀點在過去的時代是理所當然,不言而喻的。但自從進 人商品經濟的時代,物質文明的誘惑日益滲透精神的領域後,這 種觀點遭到了空前嚴重的挑戰。從某種意義上說,新一代的讀書 人已不可能完全清楚地分開精神追求與物質生活追求的界線。進 高檔酒談,穿名牌服裝已絕不僅僅是一個物質享受的問題,而轉 化為一種精神方面的標記和象徵。所以,范文瀾式的“板凳要坐 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也好,陳景潤式的追求“哥德巴赫猜 想”的精神也好,似乎都已被所謂“雅皮士”的追求所取代了。

所謂“雅皮士”的追求,正是“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 既要立志於精神方面的追求,又要高檔次的物質生活享受。

這當然是孔聖人所不能同意的。

………………………………………………

天下事無可無不可

【原文】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①也,無莫②也,義之與比③。”

【註釋】

①適:可。②莫:不可。③比:緊靠,為鄰。

【譯文】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的事情,無可無不可,只要是符合正 義的就行。”

【讀解】

世界上的事情,沒有什麼是非這樣不可的,也沒有什麼是非 不這樣不可的,只要是符合正義的原則就行。

這反映了孔子“毋必毋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