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離開人世,丟下楊蓉孤單一人,那時她才16歲。還好有個好心的親戚收留她,才不至讓她流浪街頭。

不過這件事改變了她的一生,也造成她孤傲,偏激,又有些冷漠的性格。後來,楊蓉毅然報考軍校,發誓要做一名出色的警察,用手中的槍和鐵烤捉盡天下壞人。

自那以後,楊蓉就不在碰樂器,那會讓她想起傷心往事。

張浪也是知此事,不過兩人生死關頭也是沒有辦法。

蔡邕見二人商量半響,最後張浪才神色平靜道:“我們沒有什麼要求,不過在死之前我二人想合作一曲,還望大人成全。”

蔡邕神情一愣,沒想到他們會提出這樣的要求。不過蔡邕的興趣馬上給勾上來了,想聽聽兩人所謂合奏能達到什麼水平,同意道:“好,如果能讓我滿意,我就放了你二人。”

而邊上的安將軍嘴角冷笑,在蔡邕面前合奏,無異於孔夫之面前咬文嚼字,自找死路。

張浪和楊蓉浮起求生的希望。堅定有力道:“一言為定。”

蔡邕點了點頭,又揮手對士兵道:“解開兩人繩索。”

邊上將軍大驚道:“大人萬萬不可,此等叛賊還是小心為妙啊。”

蔡邕不悅道:“安將軍過慮了,吾觀此二人,非貪生怕死之輩,而且舉手投足都有一種常人難有氣質,必是世家子弟,想來也不齒做這等事情。”

蔡邕又道:“來人,去把我的焦尾琴拿來。”

今趟張浪和楊蓉也大感吃驚,焦尾琴可是絕世寶物,是中國四大名琴之一。彈起音色美妙絕倫,蓋世無雙。蔡邕竟然能為自己兩人拿出這樣的寶貝來,如此胸懷令人折服。

說起這焦尾琴又有一個故事,叫蔡邕救琴。

靈帝不識人才,使蔡邕落魄他鄉,在隱居常州溧陽陽平陵城東南高邃山(今觀山)的時候。有一天,蔡邕坐在房裡撫琴長嘆,女房東在隔壁的灶間燒火做飯,她將木柴塞進灶膛裡,火星亂蹦,木柴被燒得“噼裡啪啦”地響。蔡邕聽到隔壁傳來一陣清脆的爆裂聲,不由得心中一驚,抬頭豎起耳朵細細聽了幾秒鐘,大叫一聲,跳起來就往灶間跑。來到爐火邊,蔡邕也顧不得火勢,伸手就將那塊剛塞進灶膛當柴燒的桐木拽了出來。當拿出來的時候,蔡邕的手都被燒傷了,他也不覺得疼,驚喜地在桐木上又吹又摸。好在搶救及時,桐木還很完整,蔡邕就將它買了下來。然後去掉焦皮,按宮商,調音律,精雕細刻,一絲不苟,費盡心血,終於將這塊桐木做成了一張琴。這張琴彈奏起來,音色如天籟絕音,動人致極。後來這把琴流傳下來,成了世間罕有的珍寶,因為它的琴尾被燒焦了,又叫它“焦尾琴”。

待士兵拿出焦尾琴到蔡邕面前,蔡邕望著古琴,臉現滄桑之色,愛惜的撫摸琴身,感嘆不於。

有時候,蔡邕感覺這不是單單琴了,而是自己的化身。如若沒有自己發現這塊桐木,相信就沒有焦尾琴。同樣自己懷才不遇,隱居吳地12年,寄情山水之間。如果沒有董卓的提拔,自己也不會有今天。哪怕是自己看不慣他的驕橫之風。

蔡邕痴痴望了焦尾琴半響,這才命士兵遞到張浪面前。

兩人這才有時間打量這早已失傳寶物。

焦尾琴長六尺,安十三絃,有二十六徽。弦用金蠶絲製成,輕輕拔弄,堅韌而發音純正,餘音綿長不絕;琴面板的外側有二十六粒白色小圓點,稱徽。白玉做成。琴尾部份已被燒焦。琴身花斑斷紋,給人強烈的歷史感和蒼古美。

第十四章 焦尾琴

蔡邕見二人對焦尾琴嘖嘖稱讚,心裡自是得意非凡,這可是自己嘔心瀝血之作。

老臉得意道:“兩位開始吧。”

張浪對楊蓉點了點頭,示意開始。

楊蓉也回應點了下頭,然後坐在地上,又把琴放好。這才心懷感觸開始調音。

焦尾琴不愧是四大名琴之一,楊蓉只是輕輕除錯中,便發出泉水叮咚般清轍聲音,餘音不絕,音質極佳。

蔡邕也全神貫注的站在那裡,眯起兩眼,仔細的聆聽。

終於,楊蓉調好音,開始彈起過門。

雖然只是輕輕彈起過門,蔡邕的神色一下變的十分凝重起來。

很明顯,自己精通音律,但從未聽過這樣別具一格曲調。大破常規,隱隱中就能感覺出那音調雖低沉宛轉,然卻含有悖發之勢,平靜中蘊藏風暴。抑揚頓挫,動人心魄。

一時內,諾大的官道,全靜悄悄聽著焦尾琴發出高雅而又激盪的琴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