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登基,長孫無垢垂簾聽政,替代了李二的皇權。
這種事看似沒毛病。
可是那都是王浪軍的意思。
這才是關鍵點。
本身就透著矛盾激化,不能善了的意味。
其實,王浪軍這麼安排的本意是為民謀福祉,不相信李治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可以處理好政務。
沒辦法就讓長孫無垢垂簾聽政。
但這麼做就讓長孫無垢與李二離心離德,形成對立,彼此猜疑仇視免不了的。
首先,李二會懷疑長孫無垢與王浪軍有一腿。
這本是李二心底裡早就懷疑王浪軍與長孫無垢有染的梗,卡在喉嚨裡的魚刺,那感覺可不好受。
其次,長孫無垢見證了李二的無恥,殘暴的一面,累死無數無辜,早已對李二死心了。
如此一來,雙方不見面還好,一見面就是冷面相向。
話都不說,打冷戰。
這不是火上澆油嗎?
最後,就是長孫無垢讓程咬金來問李二的問題,對那些個禍害大唐,累死無數民眾的官員,是殺還是貶?
乍一聽沒什麼打緊的。
實則暗藏殺機。
這不僅僅是一朝君子一朝臣,朝朝君子都殺人,換上心腹鞏固帝位的問題。
而是兩代帝王奪權的戰爭。
沒有硝煙的戰爭。
很顯然,李二若是答應李治殺人貶人,意味著徹底放棄皇權,讓李治更換文武百官,自此徹底掌控李唐江山,再也不與李二有什麼關係了。
問題是李二捨得嗎?
不捨得,李二就要跟李治槓到底,與長孫無垢鬧翻,還要得罪王浪軍那個殺星,怎麼辦?
因此,這個問題很敏感,也很血腥,全看李二怎麼選擇了。
李二聽見程咬金跟李君羨爭吵起來,走出院門說道:“你們吵吵什麼?”
“太上皇,您老都聽見了就給俺老程一句實話吧,別讓俺老程為難啊!”
程咬金混不吝的說道,壓根沒把李二當回事。
好像自此與李二劃清界限,只談公事,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了。
禮節都忘了。
換句話說,李二失勢了,程咬金就改換門庭投效李治,不在搭理李二了。
就這麼簡單。
李二差點氣吐血,黑著一張國字臉說道:“怎麼,你們都把朕當過氣的皇帝?
這是想徹底斬斷朕重登大寶的臂膀,前來逼宮?”
“太上皇自己見外了,這不都是您老人家的旨意嗎?
難度太上皇要食言而肥,失信天下嗎?”
程咬金不懼李二發怒與殺人般的眼神,直言不諱的說道。
其實,程咬金不想來幹這種缺德事。
挑起李二與李治父子成仇,還成為攪動政變的關鍵人物,整不好就遺臭萬年。
畢竟無論程咬金靠向哪一方,都有讓人詬病的話題。
靠向李治,那是見異思遷,薄情寡義,不惜舊情強迫李二向皇子李治低頭認輸,難免落下一個唯利是圖,不仁不義的名聲。
而程咬金靠向李二,就民主制唱對臺戲。
與新皇敵視成仇,還與王浪軍對著幹。
貌似比得罪李二還要不好應付。
不說這種選擇會遭人詬病,就憑程咬金這麼幹,保準出門被人圍毆,丟菜葉子打臉,沒法出門了。
這是民主制大勢所趨的力量。
亦是長孫無垢輔助李治,響應王浪軍的新政,僅一夜工夫,就讓長安城內外的民眾歡聲一片,換了新顏。
新氣象,新風潮已然復甦。
以程咬金混世魔王的尿性,哪有分不清輕重的道理?
因此,程咬金寧願得罪李二,也不願意招惹民眾,面對李二的責難,自是正面反擊了。
李二氣得暴跳如雷的,追打程咬金無果,沒敢施展修士實力虐打程咬金,憋屈的說道:“哼,少給朕玩著一套把戲。
你滾回去告訴李治,讓他以王浪軍的生死定論朝局。
說白了,王浪軍若是敗亡在荊州一戰當中,你認為李治坐的穩皇位嗎?”
“呃,太上皇的意思是插了一腳……”
“閉嘴,朕只是擔心狄溥給王浪軍設套,整死王浪軍而已!”
“哦,是嗎?”
程咬金意識到李二在暗自針對王浪軍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