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一些,好像地下有一股力量拉著鏟子。而那地方恰好是剛才那名隊員所指的地方。那地方應該是沒有文物的,埋在地下的秦俑的位置是挖掘前測定的,難道我們的儀器壞了?
秦時月拿起手鏟,順手在那裡挖掘兩下,很快就發現硬物。秦時月叫人拿來刷子,挖一點馬上掃去。待挖到有十厘米深時,手鏟脫手,被吸在了地上。
“可能是磁性的東西。”秦時月精神為之一振,小心翼翼地拿開鏟子,用毛刷輕輕地刷開上面的浮土。
“是鎧頁?”劉洪波叫起來,雖然地面上只是見到兩片連在一起的七八平方厘米大小的鎧頁。所有的隊員都興奮起來,以前挖掘到的秦俑中的鎧甲俑都是鎧甲連體鑄燒的,而這一具鎧頁脫體且具有堅石質地,顯然是前所未見的。
劉洪波上前協助秦時月,其他的人準備著記錄畫圖拍照,井然有序。
“重大發現!”秦時月抑制不住心情的喜悅,“快,快報告教授。”
教授李雪谷是秦始皇兵馬俑館的館長。李雪谷從事秦陵考古三十多年,是秦俑學方面的權威。教授育人無數,桃李遍及考古界,考古隊員不以館長稱呼,教授稱呼似乎更加親切。
李雪谷尚在華山度假,接到電話後命令考古隊繼續挖掘,然後自己馬上驅車往回趕。 。 想看書來
第一章:將軍俑 2
第一章:將軍俑 2
晚上11點,李雪谷趕到挖掘現場,眼前的景象讓他震驚不已:一具栩栩如生的將軍俑站在他面前。將軍手握青銅長劍,目光堅毅深邃,威風凜凜萬夫莫當。
李雪谷喃喃自語:“這才是這支秦陵大軍真正的將軍,以前出土的所謂將軍俑不過是百夫長千夫長之類的低階軍吏俑罷了。”
秦時月贊同教授的預見:“是的,鎧甲是青銅製作,頭盔是磁青石製作,與傭身分開,顯然身份與眾俑不同。”
“磁青石?”
“是的,”秦時月把一把手鏟掛在將軍俑的腦後說,“帶磁性的文物在秦陵考古史上首次發現,從這個角度也可以說明了這具秦俑的非同尋常。”
李雪谷大為讚歎:“在遠古,黃帝就發明了指南車,在先秦史料中也有不少關於磁器的記載,說明磁器的使用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但磁器畢竟不是常見的東西,製作成頭盔更是前所未聞。”
“秦國兵器多使用青銅鑄造,而東方六國冶鐵技術相對先進。我想。。。。。。”秦時月在教授面前不得不讓自己表達謹慎些,“我想這磁青石頭盔的作用是為了引開敵人射向面部的鐵簇。”
李雪谷點點頭,說:“戰國秦漢時期是中國青銅文明向鐵器文明過度的時期,相對於青銅兵器,鐵兵器具有更好的柔韌性。秦國以比較落後的青銅兵器打敗了已大量裝備了鐵兵器的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秦國軍隊的強大可想而知。這磁青石頭盔的出現,也說明當時在應對鐵兵器的措施正在摸索中。”
教授出神地望著眼前的將軍。
“對了,教授,我們在俑身立座板上發現兩個字。”一名隊員手指著俑身的下面。
李雪谷躬下腰,“王賁。”李雪谷倒吸一口冷氣,“難道是秦大將軍王翦的兒子,定魏伐齊破燕的將軍王賁!?”
秦時月說:“我們也是這麼想的,秦始皇時王氏蒙氏最受尊寵,王賁作為這支地下大軍的統領正得其所。”
李雪谷點點頭,秦時月又說道:“以前我們以為,刻在秦俑身上的名字是那些燒鑄陶俑的工匠,現在,這具秦俑的出土可能會改變我們以前的看法?”
“也許我們錯了,這些秦俑可能都是真人仿鑄的。可是。。。”李雪谷也是滿腹疑竇,“三號坑從沒有出土過軍吏俑,而這具將軍俑卻出現在一號坑呢?”
按秦始皇陵地下宿衛軍的建制,一號坑是右軍,主要是步兵和騎兵,總共六千多個秦俑組成的龐大方陣。與未建成的四號坑左軍相呼應,把二號坑和三號坑夾在中間。二號坑在前,一千多個秦俑,規模雖小,但兵種混雜,堪稱一支精悍的前軍。三號坑更小,所埋秦俑不過一百多個,卻是這支地下大軍的指揮樞紐。一般認為,領兵統帥應該出現在三號坑才對。這具王賁將軍俑卻出現在一號坑,看來還需要考證。
“教授,你看這裡。”秦時月提醒沉思中的李雪谷,“這塊白玉護心鏡很奇怪。”
李雪谷目光落在將軍俑胸前鎧甲上的一塊白玉上,白玉直徑二十厘米左右,質地細密堅硬。這個做護心鏡用的白玉上有很多劃痕,中間溝壑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