址。在黃河北岸山西境有一個夏墟。夏墟自然是夏的遺址。在山西南部,芮城人的故鄉,不但有名字,而且出土了規模可觀的遺址,但是遺址的社會程序不比商早,可知夏墟在華夏時代的晚期。周春秋時代指夏墟為夏,今天還有地名夏縣。據史記,商湯滅夏時,夏桀逃向有娀墟。有娀墟在漳河(也許在沁河)。傳說商的紂王在朝歌。朝歌曾經是夏的領地。朝歌在洛陽西,在豫西山地和伊洛平原交界的地方。這麼多的資料提供了夏的地點: 夏大致上在伊洛平原和山西南部的黃河兩岸。
夏的時間和地點確定了。將它放到遠古中華的大範圍裡,就發現:在公元前4千年到公元前2500年的巫祠時代,形成了幾個社會中心。這幾個社會中心各自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標誌古中華進入新的時代。在古河道是神農以後的高陽,高辛,炎帝,蚩尤,禹氏族。在渭河平原是華人,女媧,崑崙,軒轅,黃帝,后稷。在伊洛平原本書稱作華夏時代。對於古河道史詩和渭河史詩已經討論過。可是伊洛呢,為什麼伊洛中心沒有史詩?原來,伊洛的史詩編進了夏史中。從堯舜禹到夏,這就是伊洛史詩。
堯舜禹
夏起源於“堯舜禹”,因為史記的記載當作了歷史。
堯是伊洛地區的巫祠,禹神話在這裡最後完成。舜是黃淮巫祠的名字,與炎帝在同一個地區。禹像女媧一樣,是個神話,並不是社會的實在,到了華夏時代,禹氏族在伊洛形成起來。當我們確定了這些關係,就能夠描繪出來堯舜禹的輪廓。
起源時期的禹神話是龍曳尾,龜負泥。這是動物崇拜時期。起源的地區在古河道。這是因為古河道這片平地最先生成。隨著黃淮平原的生成,禹神話向黃淮平原傳播。禹的情節是在黃淮時期增加出來。怎麼判斷?從語言判斷。龍和禹都是方言的蛇。這是因為禹神話在流傳中,被不同的方言始族接受,被不同的方言巫祠宣講。龍和禹都不是古漢語。這是確定禹神話起源和流傳地區的依據。
禹神話在黃淮的流傳與舜巫祠的宣講有關。凡是史詩一定被巫祠宣講才能流傳。這其中,舜巫祠的宣講最為有力。舜巫祠在黃淮的名聲就象渭河的軒轅和古河道的高陽,高辛那麼著名。禹神話經由舜的宣講而製作出來。
伊洛的著名巫祠是堯,禹神話向西傳播被堯接受被堯宣講。堯巫祠將渭河的治水神話匯合進了禹神話,這樣就有了鯀治水的情節。禹治水的史詩在伊洛平原最後完成。
在今天,社會的結構劃分為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兩個部分。這樣劃分的話,巫祠,崇拜相當於史詩時代的上層建築,生產氏族則是經濟基礎。巫祠在後代也被當作遠古時代的崇拜。堯巫祠和舜巫祠被古人當作帝崇拜。堯舜禹就這樣製作成為遠古的歷史。在伊洛,堯巫祠受到生產氏族的維護,因而組成華夏時代的社會中心。華夏時代的人口主體叫作禹氏族。關於禹氏族,已經討論過。
在華夏時代的晚期,生產氏族成長起來,建立起來獨立的組織。生產氏族走上上層建築,代替了巫祠和崇拜,成為了維繫社會的紐帶。禹氏族以崇拜為紐帶,不同於生產氏族。隨著生產氏族的興起,伊洛的禹氏族退出了伊洛平原。這個時候,華夏時代就結束了。
夏墟
不晚於公元前三千年,古漢語的巫祠包括嚳崇拜向依洛傳播。在以後的千年裡,古漢語替代了伏羲語,伊洛古漢語化。公元前2500年生產氏族的唐進入了依洛。依洛地區是禹氏族的領地,氏族間的鬥爭自然難免。這個時期的禹氏族被周人稱作夏,被商人稱作羌。禹氏族與湯氏族的鬥爭古書描繪為湯滅夏桀。
禹氏族退出伊洛,向北到了黃河北岸。在黃河北岸留下了夏墟遺址,這個時候有了夏的名字。夏人在夏墟定居下來。
湯來自古河道的商。商的中心在安陽。安陽出土了商的文字。商的文字就是甲骨文。甲骨文中沒有夏字,夏的地區在甲骨文中叫作羌。商(湯)對羌進行過激烈的征伐。本書想像,周人的夏和商人的羌都是指夏墟。湯興起了,夏衰落了。夏是崇拜禹的氏族。尋找夏的事實,尋找了幾百年,從春秋到戰國,以夏朝定論。
古書記載,實際上是“尚書”的記載,禹的兒子啟建立夏朝。
傳說啟的母親“裂開”,啟生出來,所以叫啟(禹的父親裂開,生了禹)。山海經記載,在“巴”的地方有一個巫祠崇拜叫作夏後啟。夏後啟“乘兩龍,雲蓋三層。”顯然是個巫祠。
湯滅夏桀是個故事,將故事當作了歷史,走進了誤區。歷史是一條長河,而歷史故事是“河水”,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