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大火終於撲滅了,但還有零星槍聲。父母親也不知在那裡,也不敢一個人回去,只好露宿野外,守著搶出來的東西。
■ 覆滅
第二天鄉親們陸續回了家。這次戰火將整個三江燒了五分之四,最繁華的鎮中心,兩個萬年臺,文武廟全焚於一旦。所幸我家還未殃及。這時李麻子的隊伍也不見了,解放軍上街宣傳,叫大家不要怕,解放軍是人民的軍隊等。
北柵門裡邊有個汪麻子豆花飯店,他有兩個兒子,分別叫大老么和小老么。大老么叫汪子清,是街上一個痞子混混,那天雖說他沒有拿起槍真的幹,但也去給李麻子搖旗吶喊,結果在左胛窩下打個大洞,差點要了命,最後還是解放軍給他包紮,救了他。
李麻子的當家外管事、保長沈鳳祥被擊斃。最讓人又可笑又解恨的是李麻子的侄兒,人稱小太歲的李老二,平時在鎮裡提勁打靶歪騰了,這次看到解軍一匹軍馬驚了到處跑,他就充好漢去撿“戰利品”,結果被解放軍機槍打斷雙腿。最後沒人管,傷口化膿生蛆,不等政府去*,他就痛死了,大家都說活該。
李麻子收拾殘部與卭崍慣匪喬子軍匯合後,在卭崍五綿山被解放軍全殲,孤單一人逃到樂山。又看解放軍到處清鄉,嚇得不敢停留,心想成都人多好混,誰知一到成都就被逮到。川西十大匪首之一的李澤儒李麻子終於被正法。
賣鍋魁的鄭老二,跟著李麻子叛亂,端起機槍往前衝,結果當然罪有應得地被*了。唏噓!如他不去趟那趟渾水,也許土改時還是極積分子呢。 ■(作者系退休幹部)
本文來自《看歷史》2010年6月刊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袍哥
四川的哥老會,又稱漢留,俗稱袍哥,相傳是清初鄭成功領導的反清復明組織“洪門”的一個分支。約在康、雍、乾(1662…1795)年間,隨湖廣、閩、粵、贛移民傳入四川 。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具有地方特點的、帶有社會互助性質、強烈民族主義色彩的民間秘密結社組織。
“袍哥”之名,相傳得於《詩經》中“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之句,意指入會者皆是異姓兄弟,同生共死。袍哥又名“漢留”,得名於《三國演義》中關羽在曹營留舊袍之故事。間指入會者誓不事清,奉漢反滿之心。
據估算,至民國中期,四川城鄉成年男子參加袍哥者比例高達70%…80%左 右。國民政府認為袍哥組織發展危及社會安定,先後於民國25年(1936)、27年(1938)兩次下令解散哥老會,四川省政府亦發出《懲治哥老會締盟結社條例》、《懲治哥老會實施規章》 ,地方長官僅照轉而已,未敢認真執行。據國民政府有關部門在抗戰後期統計,四川的城市鄉鎮,無地不有袍哥組織。
四川解放後,隨著清匪反霸、土地改革、*建政等政治運動的開展,袍哥組織賴以生存的社會基礎已不復存在,曾在西南民間流傳數百年的袍哥組織最終解體。
。 想看書來
最後的袍哥“叛亂”
四川袍哥頭子、匪首、特務*,是1950年2月5日在成都東南的龍潭寺、石板灘開始的。解放軍一七八師政治部主任朱向離等執行任務,途經石板灘被匪特殘害後犧牲。
這次*是由“挺進軍東山縱隊司令”李乾材,夥同“*救國軍金簡華總隊”巫傑發動的。匪首李乾材原是重慶袍哥“三六協進社”社長,重慶解放前夕逃到成都,被軍統大特務、稽查處長周迅予收為己用,當上情報大隊長,成都和平解放後,潛伏在石板灘策劃暴動。巫傑(烏傑)是龍潭寺的流氓“濫滾龍”,被李乾材收買後率領土匪埋伏院山寺險要地帶,偷襲途經解放軍工作人員。
*發動後,巫傑率領土匪幾百人佔領院山寺,斷絕交通,砍斷電線,隔絕龍潭寺到成都的通訊,並派出管事向附近碼頭仁義兩堂走字樣:“只要是袍哥,都請為‘*’出血”,更以武力強迫青年群眾從匪,不肯從匪的被巫傑殺死了三人。
成都龍潭寺、石板灘發生大規模匪特*後,各地袍哥頭子、匪首、惡霸、特務乘機組織反革命武裝*,全面發動了土匪游擊戰爭。金堂、簡陽、成都、華陽、新都、新繁、溫江、郫縣、灌縣、崇慶、新津、邛崍、蒲江、大邑、安縣、綿竹、綿陽、三臺、中江、彭縣、彭山、眉山、洪雅、夾江、鄰水等先後發生*。
中國人民解放軍根據中央規定的“軍事打擊、政治瓦解、發動群眾三結合”的方針,組織部分兵力,進行了一系列的重點圍剿。解放軍*了龍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