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邊有不少人馬過來了。不用說,來的肯定是隋騎,低頭又看了看手中的信,榮留王派子這麼多人馬來向北面報信,而隋人居然在這裡前後伏擊他們,手中的信肯定十分重要。
聽著那林中開始傳來的馬蹄人聲,金一男擅抖著將手中的數封急信全都撕成了碎片,一張嘴,一仰脖,和著口中的血艱難的嚥了下去。
剛剛嚥下書信,他的臉上也lu出了一點點的笑容,一支鋒利的弩箭自遠處的林中飛出,一下子兇狠的釘入了他的肺中,金一男的眼神漸漸渙散,最後只聽到一句隋人的話語”“中了,這二十貫錢是老子的了。回去後見者有份,少不了分潤大家一份的”。
第137章 遼東副帥
扶余城,高向麗最西北部的門戶要寒,同樣也是高向麗最強的遼河防禦線最西北方的重要要塞。依託遼水,高句麗人沿著遼河東岸,北起扶余城,經過蓋牟、金山、遼東城、安市、白巖、建安、直達遼東半島海邊的卑沙城,建立起了一條完整堅固的遼河防線。
整個防線,要塞級的山城就有三座,分別是整個遼東地區的第一要塞遼東城,以及高句麗人的西北門戶要塞扶余城,還有高句麗人重點防範中原王朝從山東浮海東進的卑沙城。'搜尋最新更新盡在'
次一級的大堅固山城也有五座,俱是同長三千步以上的大城。而在這八座大城之外,整個遼河東岸,遼人依託著山隘關口,修建了密密麻麻多達一百多座的大小山城,來防範中原王朝,以及東北的各個草原民族。
扶余城,是高句麗遼東僅次於遼河防線第一要塞遼東城、以及遼東城後面的軍事重鎮新城的第三大城。由高句麗王朝大對盧淵子游的長子,淵太祛擔任城主兼大模達,並統帥蓋牟城、金山城一線所有城池。
帳下親統王國正規兵一萬,其中騎兵有五千,步兵五千。而遼河防線上遊了蓋牟城、傘山城也一樣受他節制。蓋牟、金山兩城軍隊加起來也有一萬人馬,騎兵三千,步兵七千。而三大城下面的大小近四十城俱都屬於他的節制,管轄區內有人口達三十多萬人。
淵太祛做為大對盧的嫡長子,不但為扶余城的城主,他兼管著身為高句麗第一大族淵氏一族的家族si兵。在蓋牟城這個家族大本營,有著他們一族的一萬si兵,其中騎兵五千步兵五千。
這是一支比扶余城正規軍還要精銳的軍隊,正是靠著這支兵馬,
淵子游數次連任朝中大對盧,而沒有貴族敢發兵挑戰他。
在數日前,淵太祛接到了遼東城大帥,榮留王高建武發來的緊急軍情和調令後,就全力的開始調集兵馬。此次高句麗應對隋軍的策略是堅壁清野、依託山城、固守不戰,只待隋軍斷糧,或者雨季到來之後隋軍撤兵時,再尋機出動。整個遼河防線高句麗榮留王高建武是此次的統帥,戰時節制整個遼河防線。而他淵太祛則是昏帥,節制遼河上游三大城。
當他收到高建武的情報說隋軍數日內撤軍,且令他集結遼河上游所有兵馬率先趕赴遼河附近隱藏設伏時,他是沒有半分懷疑的。一來送信的人確實是他認識的高建武的部下,二來這隋軍一撤兵,就尋機出兵,這是早就定好的策略。
淵太祛久鎮扶余,數年來一直領兵在外多年來與遼西的契丹、
室韋、韓鞠、突厥等都有過數次交手,而且基本上都是勝多敗少加之又是高句麗第一部族族長之子,老子又是朝中大對盧、東部大人,自己還統有數萬兵馬可以說一向就比較自負。
上一次隋帝楊廣徵遼,他同樣受命坐鎮扶余城,結果卻錯失了大好機會。讓乙支在薩水滅了隋軍三十萬,又讓榮留王高建武在平壤城殲滅隋水軍四萬餘人。讓原本和他不過同樣聲名的乙支文德一下子被人捧上了高句麗軍神的位置,而以往並不如他的王室高建武居然也因此一戰成了所謂的高句麗戰神,這讓他十分的不服氣。
到如今,整個王國一提起軍方將領,居然首先提到的是乙支和高建武,而把過去他這個在西北歷經大小戰鬥數百場,威鎮西北的高句麗大將淵太祛居然反而成了無人提起的人,這讓他情何以堪。
上次已經錯過了一次大好時機他再也不想再錯過這一次的機會了。他一定要在這次擊敗隋軍,打一場比薩水大捷還要轟動的遼水大捷。他要讓所有人明白,高句麗誰才是真正的軍神,誰才是真正的戰神。
這樣的想法並不是他的異想天工做為一名擁有豐富戰場經驗的他,當然不是那些只會紙上談兵的貴族子弟。隋軍出動大軍攻高句麗久攻無果,勞師費民。眼下隋軍撤兵,軍士士氣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