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面色怪異,道:“我曾聽聞韓尚書以自己是商人出身為榮。”
韓藝點點頭,道:“現在也是啊。”
“那為何。。。。。。。?”
劉仁軌好奇的看著他。
韓藝道:“商人唯利是圖,大臣們為了爭奪權力,甘願拋頭顱,灑熱血,無所不用其極,士紳珍惜自己名望就如同那鳥兒珍惜自己的羽毛一樣。我不知道這三者有何區別,故此我也不覺得商人唯利是圖有何不對,只要不犯法就行了。”
劉仁軌思索片刻,尷尬了點了點頭。其實世上最無恥的人,就是他們這一群政客,包括許多士紳,他們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什麼缺德事幹不出來,你自己作為政客,你好意思說商人麼,就算你自己清廉正直,但是也有一個叫鄭善行的商人。
韓藝又笑道:“劉刺史讀聖賢書長大的,自然對商人的印象不太好。”
劉仁軌點點頭,沒有否認,他也沒法否認,這是根深蒂固的理念,商人就是狡詐之徒,不可信也,跟他們站在一起都是在侮辱自己。
韓藝道:“但凡事都有兩面,商人其實也有可愛的一面。”
劉仁軌道:“願聞其詳。”
韓藝道:“就說這戰爭吧,古時候有許多商人都藉著戰爭發財,這令人感到非常憤怒,因而忽略了其實商人也是非常討厭戰爭的,他喜歡戰爭發生在別人家裡,這樣的話,他們就能夠渾水摸魚,但如果發生在自己家裡,那麼他們的財富都將灰飛煙滅。由此可見,對於當地的管理者而言,商人其實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幫手,因為他們在這裡投入了許多許多的錢財,如果這裡發生戰爭,那麼他們很有可能會血本無歸,他們會盡力避免戰爭的再度爆發,維護這裡的安定,這與朝廷目前的打算是不是不謀而合。
還有,商人能夠很好的促進民族之間的融合,那羈縻政策其實只是權宜之計,只不過我大唐在當地有駐軍,而且還沒有多少,但是在制度上,文化上還是各玩各的,這就無法達到融合的目的。但是商人是需要交流的,不斷的交流。就說此時的高句麗,漢人與高句麗人的言語不通,那麼你說是工人遷就東主,還是東主來遷就工人呢?”
劉仁軌道:“自然是工人遷就東主。”
“道理就是如此。”
韓藝道:“商人代表著富裕,代表著高貴,那麼試問誰不想當富人,自然而然的,大家就都會學習他們,模仿他們,以他們為榜樣,其中包括,語言、文字、穿著、習慣,等等,將來在高句麗,漢語將會成為他們爭相學習的語言,因為只有你懂得漢語,你才能夠跟富人站在一起交談,而高句麗自身的語言,遲早會被人扔入山溝裡面去的。
但是,一旦他們跟這些商人都一樣,那他們就成為了我們漢人,而非是高句麗人。戰爭只是下下之策,文化文明才是我大唐的最強兵器,而商人是傳播文明文化最佳使者。”
劉仁軌聽得若有所思,過得好半響,他才稍稍點頭道:“韓尚書這番見解,的確非常新穎獨特,或許我真的對商人存在著偏見。但是我始終覺得士農工商也並未有錯,這地又不會變大,一年只能種出那麼多糧食來,難道讓商人來管,這糧食還能翻一倍麼?”
韓藝道:“當然可以啊!”
劉仁軌見韓藝回答的如此理直氣壯,不禁道:“還望賜教。”
韓藝笑道:“二季稻是誰弄來的,是商人,那些先進的農具是誰在出錢研發,也是商人。為什麼是商人,而不是那些經驗豐富的農夫呢?因為商人有錢,有資源,他們就有能力去做這些事。這道理其實非常簡單,你如果只有幾十畝地,你最多也只能讓自己不餓著,你沒有閒錢去幹別的事,你也沒有空閒,但如果你有幾千畝地,那麼你就可以幹很多事。”
劉仁軌道:“這世上許多地主也擁有上千畝地。”
韓藝道:“這就是地主與商人的區別。地主想要的是更多的土地,他擁有更多的土地,就意味著別人的土地就會更少,那麼他就能夠維護自己的地位,而商人想要的是更多的糧食,因為商人追求的是利益,如果你給地主一畝地,或者是一千畝地,他們都會毫不猶豫的種糧食。但是商人的話,你不管是給他一畝地,還是一千畝地,他首先會想種什麼最為賺錢,如果成功了,他們又會想如何種出更多的來,否則的話,這商人跟地主就沒啥區別了。”
劉仁軌聽得稍稍點頭,他對於士農工商的看法,完全來自於書籍,而韓藝的見解,是他從未想到過的。
韓藝又道:“如果你想管理好這裡,那就必須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