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73部分

本就應該向宰相還禮的,兩者地位差距還沒有那麼大,是從元朝開始,那宰相才變得跟皇帝的家奴一樣,因為元朝的統治都是一群文盲加流氓,他們哪裡懂得什麼禮儀,他們本來也就是家族統治,將軍都是他們的家奴出身,何況宰相,不幸的是,明朝繼承了元制。

“豈敢,豈敢。”

李績誠惶誠恐,一揖到地,差點沒有將腦門撞在地板上。

李治又趕緊扶起李績來。

李績非常謙虛道:“陛下,其實能夠消滅高句麗,臣不敢居功,韓尚書、蘇將軍他們才是厥功至偉,若非他們,此戰難以獲勝。”

“韓藝?”李治只覺非常詫異,蘇定方他能夠理解,但是韓藝只是後勤總管而已,問道:“此話怎講?”

李績又將韓藝如何用計破平壤的過程告訴了李治,如果蘇定方他、韓藝他們沒有攻破平壤,那麼此次出征肯定還是不能達到目的。

這個他一定得說清楚,因為當時李治是讓他撤退的,雖然當時他有足夠的理由回去支援蘇定方,但這是非常敏感的,不能隱瞞不上報。

李治根本沒有想到這層面上,聽得不禁哈哈大笑,道:“看來當初司空建議朕讓韓藝擔任這安撫大使,乃是一步妙棋呀!”可是說著,他突然又嘆了口氣,道:“可惜朕未能顧好家裡,險些就葬送了這大好機會,朕真是愧為人君啊!”

李績忙道:“陛下切不可這麼說,其實此事也怪老臣,老臣當時就應該提醒陛下的,因為我軍精銳盡出,吐蕃極有可能會鋌而走險,在西北作亂,可惜老臣一心只顧著攻打高句麗,卻忽略了吐蕃,老臣才是罪該萬死。”

李治擺擺手,道:“司空有所不知,其實當時有人已經料到了。”

李績道:“何人?”

“崔戢刃。”

“崔戢刃?”

李績有些驚愕。

李治點點頭,又將崔戢刃的計謀告訴了李績,然後又嘆道:“可惜朕當時不敢派出關中守軍,還險些氣昏了頭,殺了裴行儉,要真是這樣,西北之地,以及吐谷渾恐怕都已經被吐蕃佔去,朕也無顏面對父皇和高祖。”

其實李績都已經知道了,包括商人抵抗住吐蕃大軍,對此他也感到不可思議,這真是神來之筆,但是他也能夠理解李治,當時朝中沒有一個統帥在,李治當然是選擇保守的策略,萬一將長安給賠進去,那這仗打得都不能用血本無歸來形容。

李治又問道:“司空,如今朝中分為兩派,許侍中、盧尚書建議朕與吐蕃談判,休兵,但是韋中丞他們卻建議出兵吐蕃,朕一時也拿不定主意,不知司空怎麼看?”

李績立刻道:“陛下,老臣乃是一介武夫,若陛下命令老臣攻打吐蕃,老臣自當領兵前去,但是出兵與否,非老臣所擅長的,陛下應該多參考盧尚書、韋中丞他們的建議。”

李世民在位時,他還經常嚷嚷幾句,那是因為他知道,當時有房玄齡、長孫無忌、魏徵他們在,他嚷嚷幾句,李世民也不見得會聽他的,可是如今這情況就不同了,他地位太高了,他要嚷嚷幾句,那就很可能會左右李治的想法和朝堂的局勢。

而且,他剛剛消滅高句麗,如今又馬上建議李治出兵吐蕃,等於這軍權就一直握在他手裡,萬一還要將吐蕃給滅了,這可就是天大的功勞,李治還真是封賞不起了,唯一的出路,就是黃袍加身,故此他連滅高句麗的功勞都推倒韓藝、蘇定方他們身上,這功勞其實對於他沒有太多意義,他已經位極人臣,實在他低調,不然的話,豈容許敬宗在那邊囂張,這沒法往上升了,滅高句麗也只是他的一個夢想。

李治稍稍感到有些失望,他沒有想到那麼長遠,他對於李績是非常信任的,又道:“朕想派司空去吐谷渾統軍,不知司空意下如何?”

李績道:“陛下,老臣剛剛歸朝,對於吐谷渾的情況,遠不如王方翼他們清楚,既然他們做得這麼好,陛下何不就相信他們一次,讓他們去對付祿東贊。陛下,老臣年事已高,只怕不能常伴陛下左右,陛下應該給這些年輕將軍一些機會。”

李治點點頭,心中卻是一陣傷感。

與李績交談之後,李治心事重重的回到了寢宮。

武媚娘迎上前來,道:“陛下,司空是如何說得?”

李治搖頭一嘆,將李績的意思告知了武媚娘。

武媚娘聽後,沉吟少許,突然道:“陛下,臣妾對於此事倒是有些看法。”

李治詫異道:“記得這事朕先前就問過你,可你說此乃軍國大事,你不是很了